一、市场需求篇
1.拼多多的市场
有人统计过中国人的收入现状,结果是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都不超过3000元。其中,甚至还有3000万人年总收入不超过2300元。
按照拼多多现在的用户规模和渗透率来看,还远远没有覆盖到中国80%的人口。
也就是目前300亿的市值还是刚刚起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拼多多大军会参与进来!
那你可能会问,拼多多那么多假货,冒牌货,未来怎么可能靠这个做大做强?股票能有多大的上涨空间?
2.从农村的刚需消费需求看:
农村人购物的需求其实一直很简单,甚至看上去有点愚蠢:只要一个东西看上去好看、基本质量没问题(也就是能用),价格又有优势,那就可以买。如果还能和大牌沾点关系,就可以畅销了。
他们才不会管你是骁龙最新8核芯片还是什么防水等级,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的参数。iphone和uphone没什么区别。800万像素和1800万也没什么区别!
他们的消费逻辑很简单——能用就行,顺便和大品牌沾上边,那就更好了!
600块甚至可以买到60寸电视,基本上花了同尺寸1/10的产品,并且还能用!如果你不理解,那说明你没在农村呆过。
2.从城市大多数因为高价房贷、养老养小的人群看:
在很多一线城市,3-5万的房价把很多的消费压缩了,他们因为房子,小孩上学,房贷,基本上都已经掏空了收入,一个月用于生活的费用十分紧凑!
拼多多上很多东西,像什么风扇、指甲刀、被单啥的,或许质量差一些,但价格是同类品牌产品的十分之一,而且人畜无害,因此深受这类人群的欢迎。
这一代年轻人,但凡在城市混的,基本都饱受房贷、养老、育小的沉重压力,自身消费上,逐渐退化为“能用就行”。
所谓能用,就是不管牌子、不管品质、不管设计,只要价格低廉、功能不出错,就算不错了。
在这种情况还有人谈什么消费升级吗?至于城市的中产人群,他们毕竟是少数的。一般用品都买不起了,还谁跟你谈消费升级!事实和想象不一样时,不要一厢情愿。
3.上市非议后,成交量不降反升
拼多多上市后,市场上非议很多。
盗版、假货、低质……,负面消息铺天盖地。后来创始人黄峥接受采访,记者问这些负面信息出来后,对拼多多的交易量是否有影响?
黄峥说交易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一方面,媒体们在讨论着品质、版权、健康、消费升级、市场倒退,声势巨大,好不愤慨。
另一方面,与嗷嗷叫的中产们不一样,底层人士却还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活下去,或者活得更像点样子。他们要么没机会发生,要么是根本没有精力搭这茬话。记得美国总统竞选时,媒体一片倒向希拉里,最后的结果呢?
当然拼多多也不是真的就没问题。一些东西确实整体品质不行。发黑的蒜头、遍布线头的T恤、粗糙的纸巾,各种擦边球的伪大牌,甚至于直接仿冒的产品。这点毋庸置疑。
可是很多人智慧抬头看路,却从不低头干活。他们都是义愤填膺的申讨拼多多的原罪,却从来没有人讨论过,如果没有拼多多,该如何更好地去满足它顾客群的需求。
试问,真的没有了拼多多,很多人是不习惯的,但是一定会有类似的公司继续来做这件事。因为市场需求在那里。
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个故事:
乾隆五十年,清朝遭遇罕见的大旱,政府准备开仓放救济粮。结果安排发放救济粮的工作人员贪腐严重,和珅便想了一招,往救济粮里面掺沙子。
饿到没饭吃的人是不会在意粮食里面多几颗沙子的,但富裕阶层会。这一招,有效地解决了冒领粮食的问题。
市场有刚需,并且还在扩大。那么pdd就会涨。
在生活中,如果你总是看到别人的坏,而看不到别人的好。那么可能就是你的问题了。而如果是在投资世界,那么就更直接,你赚不到这样的钱了。
下篇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