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发过一张图片,觉得上面短短的字写得很好:我还是想等,等一个不可能的可能。或许是被字里行间的执着感动了,也或许是自己赋予了这句话太多背后的含义。总之,还是希望这个可能出现,也可能只会感动自己,无关其他。
今天一句无意间的话,差点成就了和我们家闪姐包场看电影的豪情,可惜没有成功,后面坐着一家三口,小朋友还不懂故事情节,只听到妈妈说:在别人的嘲讽下,她没有放弃,最后成功了。刚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能懂得什么意思,妈妈讲了无非也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面对别人的质疑,不要退缩。
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并不赞同《摔跤吧爸爸》中爸爸的做法,我觉得太过残忍,残忍到专制的剥夺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来为自己的梦想买单,本该快乐的童年,却是在别人的嘲讽讥笑中度过的。其实,父亲的想法也是很简单,让自己的女儿可以像男孩一样,在国际的赛场上,为国争光,一举夺下金牌,这不过是一种爱国情怀。如果结合印度当时的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也就是影片的第一个转折点,她们不愿意接受命运,早早的过上洗衣做饭、相夫教子的生活,开始接受父亲的观点,一反厌恶排斥的心理,积极的锻练,学习摔跤技巧,虽然是跟男选手竞争,仍然勇敢的参加比赛,不断的晋级,直到赢得了印度女子摔跤总冠军。
影片的另一个转折点,父女矛盾的开启,吉塔离开了家,脱离的父亲的管制,按照自己以及教练的想法,输掉了一场场比赛。妹妹的一句的话,点醒了她,他毕竟是我们的爸爸。当自己的教练都开始质疑这辈子永远拿不到的金牌的时候,父亲依旧是认可的。在参加英联邦的比赛之前,偷偷的给女儿们训练,不断传授技巧。在被学院发现的时候,这位父亲揽下了所有的不是,拿着吉塔一路走来记录所有成绩的本子,不再踏入学院半步。尽管这样,仍然不放弃对女儿的指导。
决赛前训练时的一句话,也是吉塔获胜的关键:想得五分很难,但不是不可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人生中有得有失,整部影片最大的遗憾,不是父女之间产生的隔阂,而是,最后一场决赛,父亲没能亲眼看到女儿是如何将对手打败的,也对应了影片之前的一句,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得要凭自己力量战斗,尽全力救你自己。比赛结束,听到印度国歌的刹那,散去愁容,展露微笑。虽然没能亲眼看到,当听到旋律响起的瞬间,他知道,自己的女儿的打败了对手。门打开的第一反应便是去现场。吉塔也只有看到爸爸之后,才发自内心的笑了出来,父女二人,相对无言泪两行,只有他们知道,这一路走来,从被人嘲讽到想要放弃,到为了让她们无杂念的减掉长发,再到后来进去国家训练学院教练的刁难,太多的不容易。就像吉塔说的,我所有的成绩都是来自我爸爸。最后爸爸也说出了藏在心里十年的话,你是我的骄傲。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自由的成长已是艰难,有一个支持自己并一起与之对抗的父亲,是幸运的。就像李宁的广告语一样,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