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因韩寒怒怼鸡汤上了热搜,我们都会很懵逼,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必大家最近都会被一篇《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文章刷屏了吧!为什么这篇文章会成为热搜呢!我们对此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情感呢?
自身原因
目前在社会打拼的大多是70,80,90后,而目前的主力军是80后,而90后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新鲜血液,但是90后我们从一出生我们就跟互联网一起长大,面对的事物都是逐步开阔的。与此同时,我们的第一位老师,也就是我们的父母思想和境界还是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因此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碰撞在一起,都一同传授到90后的身上。不同阶层的90后就会有不同的成长。90后的成长会是怎么样,很多时候都是拼父母的眼界和格局了。这是一个快速分化的时期。而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家庭出身的,都是按照父母的规划一步步地成长的,几乎都是一个模板式地成长的。我们成长的过程几乎像是小溪般流淌的感觉,没有折腾,没有挫折,一切都是平平淡淡,按部就班。因此当一个比我们大多数人厉害的,也是跟我们相仿年纪的人出现时,我们会有一种像是看外来人的感觉,然后看到别人有我们所没有的,我们会觉得自己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闷,然后就会有种不断贬低自己的念头出现。没有正视自己的拥有的和缺失的,只是一味看到自己所没有的和别人所拥有的。因此我们会觉得自己弱爆了!
同龄人
为什么大家对于同龄人这个字眼那么的感触深呢?为什么不跟马云这些老大相比较呢?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从身边的人开始幻想的。一同成长的发小在某天搬家了,过几年后在某个街道见到的时候,无论气质、谈吐、财富都不是跟自己同一个阶层的,似乎我们一直成长的规律一下子打破了。为什么身边的人突然间都变得那么厉害了。其实不是说别人厉不厉害,也不是说自己这几年浪不浪费时间。只是我们见到同龄人的那一刻,我们的脑海里会自动搜索自己跟ta相处的所有信息点,有点像关键词搜索那样,只是同龄人的信息更新没有自己的脑海搜索区域内,而自己的信息则在每天更新。与此相对,同龄人的关于你的信息更新也是如此。
我们会害怕,会恐惧的,或许只是它的信息断层吧。我们把同龄人的成长直接是一开始和最终结果的两端,缺少了中间的循环渐进的过程,然后对于这些无法准确收获的信息,我们会为了在自己的信息储备里更加完善,会不断脑补中间环节,然后就会出现各种的幻想。而其中是否会真实发生,我们也无从考证,就算我们去取证,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就已经是代入定义去找的。我们会习惯搜罗与自己认为的信息相符合的信息,而对于真相都会忽略掉。这样找出来的信息都是非常片面的,在一开始就已经是错了方向了。由于信息搜罗能力有限,我们会根据外来信息进行填补,例如朋友说的,以前同学讲的,甚至是网络上的,人云亦云。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随风飘动。因此对于网络上一些信息,我们会习惯性断章取义,见到某个字眼,就脑补了一整个画面出来。是焦虑还是恐惧,还是什么,或许只是自己懒,没有开动脑筋去想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去搜罗信息罢了。
整个社会环境
整个社会环境,从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大开始,我们几乎很需要大量的鸡汤式安慰和鼓励,然后对于这些几乎是麻木了。突然间人们对于鸡汤反而开始反感,鸭汤的开始(另类的语言刺激)似乎更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因此鸭汤的过度灌溉似乎就变成了一种卖焦虑的存在。焦虑本身就存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我们除了是人也是动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本就是生存法则,有一些焦虑只是给我们成长来一些动力而已。但是人们似乎把这种的焦虑当成了一种可怕的恶魔一般,似乎有焦虑就是不正常,就是精神出现问题。这样思想的蔓延,然后对于一些没有进行深度思考的人来说,似乎这样答案可以很好的去理解自己的困惑,给自己的疑问来一个原因掩盖。好像就说,为什么我能力不行呢?哎,不就是我焦虑嘛!这样简单粗暴地给自己的问题贴上标签,似乎可以很好的理解了所有,而没有深度去想,为什么我不行,我的不行是什么不行,是在这个环境里,还是在某个群体里,是这个阶段呢?还是什么?没有对自己进行拷问,没有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条件式地分析。都说真理是有条件,客观的,具体的。那么假设我们的焦虑对于我们来说是“真理”的话,它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客观性在哪里,具体来说是什么呢?
因此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呢?或许这个答案你自己本身就是知道的,只是你遗忘了,或者是被你的搜索系统关闭了而已。找一个晚上,重启自己的系统吧,好好去搜索一下自己的信息,然后看看自己有多少“金银财宝”吧!对于信息的补充,与此拿一些“垃圾信息”回来乱搞,还不如自己去找一些“干净”的回来,免得最后还有“清洗”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