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由小家及大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
我联想到以前我读过的一篇文章。文章是记录我所参加的“日行一善”爱心团队到贫困地区慰问扶贫的事情的。记得看文章时,让我感到触目惊心的不是当地的贫困,而是文中照片呈现在眼前的家庭的脏、乱状况。看着照片,我感觉心里很不舒服。
放下当地的贫困状况及原因姑且不谈,只说环境的整理。一个家庭,一个院落,可以没有现代化的家具,没有高大上的装饰,但是一定要整洁。做到整洁应该不难,不需要金钱,有一双手就够了。整洁的要求不高,干净、利索即可。不需要太多的付出。
东西可以破旧,最好不要脏乱。整齐是旧东西最好的状态之一。
旧东西还可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变废为宝需要一颗有温度的心。
我小时候,是物质上极度贫困的年代。孩子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孩子多的人家,平时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接着穿。那时候的衣服都是棉布的,不禁磨,孩子又皮,很容易把衣服磨破。磨破的衣服会被打上补丁。奶奶给老姑的衣服上打的补丁,和别人的补丁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是个苹果,有时候是只蘑菇,有时候是只猫。这样,补丁便不是补丁了,穿有补丁的衣服也不再觉得寒酸。因为我比老姑只小五岁,老姑穿过的衣服我便接着穿,拾老姑的衣服穿的时候,我的心里是美美的。
奶奶一辈子都很节俭。一块布头,一根柴禾,一个瓶子,一个碗,奶奶都很在意,很爱惜。任何物品,在奶奶的手里都是平整的、洁净的,有温度的。
贫穷不可怕,懒惰才可怕。贫穷只是物质的上的匮乏,懒惰是精神上的荒芜。物质上的贫困好解决,精神上的贫困是真正的贫穷,是心的贫穷。心的贫穷才可怕。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世界。
有诗意的心,才会有诗意的生活。
有诗意的心,会更充分地体验、品味阳光的明媚,雾气的飘逸,雨丝的温情,狂风的粗犷,雪花的灵动……
有诗意的心,会把干枯的芦苇、废弃的纸盒、不起眼的布片,变成惊艳的艺术品。
有诗意的心,会读懂语言不同、肤色不同的友人眼中的善良。
有诗意的心,会把一日三餐变成盛大宴席。
有诗意的心,会把逼仄的空间变成迷人的世界。
有诗意的心,会把空旷无物的庭院变成日本的枯山水。
有诗意的心,会把粗茶淡饭的日子过成一首首情绪饱满的抒情诗。
心里充满阳光的时候,生活里空无一物也可以给人一种美感。
我总想,扶贫,真正地解决贫穷的方法,单单靠送米、送面、送油、送钱,是解决不了本质上的问题的。扶贫的关键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教给他们过好日子的基本技能。
过好日子,先从打扫干净屋子开始,先从把院子收拾整齐开始。
(微信号:ydyghjf15831762969 我是梅洛的听雨轩,70后,喜读书,爱写作,乐旅行,好画画。坚持每天努力一点点,以期遇到更好的自己。2018,愿我们能够成为朋友,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