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知名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出品人罗振宇和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确认分家,申音出走,罗振宇独立运营罗辑思维。
可以说,这是罗辑思维加快商业化脚步的信号。运营仅一年多的罗辑思维,如今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恐怕连罗胖本人也没想到。如何在“商业化”和“高品质”之间保持平衡,也一直是摆在罗胖和他的罗辑思维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果说在罗辑思维运营初期,其商业化过程既缓慢又保守的话,那如今的罗辑思维,面对社群电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发,其创始人还会继续谨慎而保守地去做商业化尝试吗?罗振宇希望尽可能快地去做更多也更大胆的商业创新,而申音则说:好好做,莫着急。
其实,“罗辑思维”的分家,罗胖和申音双方都没错。《罗辑思维》作为一种社群电商实验,收益与风险并行。收益不言自明,仅社群招募就轻松获益千万级;风险也同样巨大,这种类经纪人模式由于过度依赖这个“魅力人格体”,捧得越高,摔得也越重。
申音的退出,也并不代表看衰罗胖主导下的罗辑思维。“只要初心没有改变,一切玩法可以重来,这场十年的互联网实验现在才刚刚展开。”显然,申音乐于参与到这场十年的互联网实验中来,只可惜鸟儿大了,总是要飞的。
这大概就是王冠雄所说的治理模式与业务创新之间的错位。IT观察者王冠雄在《罗振宇申音分手幕后:是要讲出什么大故事?》一文中也谈到,某互联网巨头将和《罗辑思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罗辑思维将作为该互联网巨头的战略级新业务而存在。
是大胆创新,还是谨慎尝试,罗胖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也因此,这可能只是商业史上很普通的一次“分手”,因为逃不出一个“利”字;也可能是商业史上最重大的一次“分手”,因为面对“山寨之国的丛林现实”(申音语),这次互联网实验可能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包括互联网和用户的双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