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5王能能丨小爸妈读心术
三观对错与否,都得有底线;
情绪不论正负,都需会消化。
去年有一起轰动全国的川师大杀人案,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么?
2015年,同为甘肃白银人的滕飞和芦海清,以相同的名次考入四川师范大学,被分到同一宿舍 ,两个20岁的少年由此交集。
2016年3月27日晚,因为一些生活矛盾,滕飞将芦海清叫到了离寝室一楼梯之隔的学习室内,用他当天买的不锈钢菜刀对芦海清砍了50多刀,使其身首异处。
腾飞砍人后,叫同学打电话报警,然后又返回到行凶的房间把门反锁,继续砍人。事后,单是芦海清的尸体缝合费就有1.8万,可以想见当时行凶者的疯狂与被害者的痛苦无助。
记得当时了解事情经过后,震惊之余,更是毛骨悚然:一个人,何以残酷至此?
就在前几天,我看到了这个案子的后续报道,腾飞因抑郁症和自首情节,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腾飞当庭受审,更多细节也被爆出。每一场冲突除了其严重的后果之外,诱因是否也应该成为我们应该严肃考虑的问题,究竟何种矛盾的激化导致这样的后果?
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惨剧是如何发生的:
●诱因
3月26日晚上,宿舍有人播放音乐,芦海清跟着哼唱了两句,滕飞便不耐烦地说:“唱什么唱,你以为自己唱得有多好吗?”
两人因此打了一架,还扯破了衣服。
●激化
26日晚上,腾飞想跟芦海清说清楚,并和解。
这是两人上大学以来第一次长谈,诉说着各自的成长经历,腾飞试图跟芦海清解释自己的精神状态,说“我自己不太正常,有过两次自杀经历”。
甚至告诉芦海清,“我之前就有过想杀你的念头,已经不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说不定哪天就把你杀了,你尽量不要招惹我”。
可这样的说词,芦海清似乎以为他在开玩笑,一句“谢谢你今天饶我一命啊!”激怒了腾飞,认为这是在讥讽他。
●杀机
第二天一早,滕飞看到芦海清将头天晚上打架扯破的衣服丢到了自己的垃圾桶里,被彻底激怒了,他把这个举动视为挑衅的故意冒犯,决定杀了芦海清,上午就出门买了一把不锈钢菜刀,晚上便实施了杀害。
“为了这么点儿事儿就杀人,是不是也太冷血了!”
相信很多人看了整个过程都是这个感觉,但是我相信腾飞和被害人之间的关系,绝非因为唱歌而血溅当场,而是之前很多小情绪的无处排解与积累,造成的心理错位。
“我想死,但我不敢跳楼,就想到杀了芦海清,让法院判我死刑。”我们永远不知道杀人者是不是承担了太久被吵到的精神压力,也无从追寻他们是否还有其他不可调和的矛盾。
暂且不说腾飞是否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还是抑郁症,透过日常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主观意识扭曲,他还是一个十分不会控制与消化自己情绪的人。
一点儿事掀起心中无限的波澜,如洪水猛兽般,将整个人淹没了。这虽然是一个很极端的现象,但是及时处理自己的情绪,确实是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很重要的方面。
家长很多时候会觉得孩子的情绪是脾气坏或者不懂事,让他自己安静安静就好了,对孩子的消极情绪选择性忽略。
芦海清跟腾飞一起住了3个月后,就发现与腾飞很难相处,更因为兼职要早起,不可避免地为声音吵到腾飞的事情多次争吵过,他想跟室友换床位,但是没人同意,于是,芦海清先后两次向老师提出想更换宿舍,他不想和滕某的关系继续紧张下去,但老师的建议是,新生要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这也是上大学要学习的内容之一,习惯就好了……
腾飞上了大学后虽然很少跟父母提到同学朋友的事,但却经常跟母亲说“宿舍太吵了,实在觉得呆不下去”,母亲说习惯就好了……
现在看来,
习惯就好了,
这五个字给人的感觉是多么绝望。
滕母接受采访时曾说“儿子中学期间患精神抑郁疾病,高中时还休过学。毕竟有精神病让人知道了对孩子的未来影响不好,我们没有告诉大学里。”即便是对本身已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尚且不关心这些小情绪,何况是对普通正常孩子的情绪关注。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之间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住的久了矛盾自然也就解决了,于是硬要让孩子在不愿意互相迁就的年纪里一味互相忍受,却不引导孩子正确地解决。
双方压抑的情绪虽然多次爆发都会很快平息,而这种平息表象下的心理包袱却很难真正排解,一味习惯只能让事态更严重,教孩子从小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教他学会控制情绪,释放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合理的消化情绪呢?
● 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或者其他消极情绪时,家长的本能反应是,“又有麻烦了,怎么这么不听话”,我们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就不能指望让孩子平和下来了。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
父母最错误的做法就是去否认,压制,怀疑。
“这有什么好害怕的,不要害怕怎么这么胆小”
“这有什么好失望的,不就是个小奖品么”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能不能大气一点儿”
当孩子的情绪遭到否定时,坏情绪只能是愈演愈烈,甚至爆发亲子战争。
我们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孩子更好认识自我,更好成长的一个好机会,家长要学会肯定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孩子去识别,再教给处理方法。
● 为自己的行为与情绪负责,
而不是为家长的情绪负责
“你这样做,妈妈很生气,再这样就不是好孩子了!”
“你以后要还这样,妈妈以后不理你了!”
我想很多家长会这样说,但是如果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样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会忘记遵守规则本来的意义。
正确的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坏情绪会带来怎样的不好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坏情绪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危害。比如因为发脾气弄坏了什么东西,让孩子自己学着赔偿弥补之类。
●给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我们不必急于让孩子的情绪快速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有了一次锻炼。
●教给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方法
当孩子的情绪稍微冷静点的时候,慢慢教孩子去疏导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学会讲出自己的愤怒和平息它。
教给孩子分析思考,想想刚才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是什么也引起的,以后怎么做才能避免那种情况,下次有类似的情况改怎么办。
每个人都在与人相处中生活并成长着,总有些人是与你性格相投或欣赏喜欢的,但也总有些人你不愿与之相处却始终无法摆脱的,生活里我们要学会同各种不同的人相处。
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存在着一些人忍耐阈值很低的人,可能我们平时不管怎样都会让他们不爽,可能我们不管怎样体贴他们都有可能被恶意攻击,这时候除了适当的回避与原理,合理地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便是保持和平相处的关键,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你要知道,
在这个波谲云诡的人性世界里,
接受与释放自己的情绪是件多么重要的事。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