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在一起,最喜欢聊孩子。时间长了,英子替我总结出一条教养方法:温柔地坚持。
喜欢这个表述。仔细回味和女儿的交流,深以为然。
幼儿园,她看到报了珠算班的小朋友背着小算盘很神气,要求报名,我认真地与她击掌,报了就要学完一个阶段。她满意地背上了小算盘,却很快就厌烦了计算。公婆和先生一致要求放弃,我执着地下班后揪着她扒拉小算盘,背口诀,硬是坚持学完了那个学期。第二学期,询问她要不要继续,小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而我,只不过是藉此想教会她慎重选择罢了。至于她背得那些个口诀什么的,早已飞到爪哇国去了,印证了半途而废的无效性。
六岁时,请她选一样乐器来陶冶情操,我固执地认为音乐有怡情的功用。小时候想学,家境不允许,成年后失了兴致。中国人喜欢讲“童子功”,我觉得很有道理。年龄小学东西,似乎更容易接受。
因为去一个小伙伴家里,拨拉了人家的古筝,觉得声音悦耳,女儿便选择了古筝。我郑重地告诉她: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否则就会半途而废。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首次去古筝学校体验,孩子个儿小,脚点不到地,小胳膊也罩不全琴面,果断决定第二年再开始。
二年级下学期,古筝班报名之前,我再次认真地询问她是否决定学古筝,毕竟乐器有那么多。她想了想,跟我勾勾手指头。
我想,任何一门器乐,除了天才,大概都需要一个强制期。女儿很快厌倦了枯燥的练习,可她不敢跟我说放弃。公婆、先生看着女儿不情愿的委屈样儿,心软,话里话外给我软硬兼施,只表达一个意思:不要勉强孩子。
我蹲下身子拉着女儿的手问她怎么想,她不好意思看我的眼睛,说爷爷奶奶和爸爸都同意让她不学了,如果我同意,就不学了。我让她看着我的眼睛,庄严地告诉她我不同意,因为我们拉了勾,做出了承诺。女儿不说话了,抽抽搭搭,无言以对。
后来,我陪她练习,老师要求每天弹30分钟,我要求她弹熟练即可,10分钟也行。就这样,度过了枯燥期。当可以完整地弹出一首曲子时,她不再需要强制练习,虽然偶尔也会偷懒,但只要在家,有古筝,每天都得或多或少弹几曲。去年,初一暑假,她古筝十级考了优秀。之前约定,倘使未达优秀再学一年,给自己一个圆满。优秀,就自愿选择。征求意见时,她认为之前是在为考级而学,不是兴趣,想不带任何负担地再学一年,我欣然同意。
于是,《凉凉》《白狐》《星月神话》《大鱼》等流行曲调便在琴弦上流淌,也许这就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罢。作业多,我只在周末邀请她弹几曲愉悦心情。原本不过就是想让她在需要宣泄情绪时,有个方式;在搞什么文艺节目时,有样可以拿得出手的才艺。她喜欢,我亦欢喜。
记得三年级那年暑假,我给她报了游泳班,死活不愿意去。我的初衷很简单,天灾人祸那么多,至少可以在非常时刻自救。后来帮她找了伴一起学,才欣然前往。现在暑假去旅行,她对大海情有独钟。在马尔代夫与热带鱼共舞时,她由衷地感谢我让她学会了游泳。
女儿并非天才,我亦不想拔苗助长,弄得剑拔弩张,两败俱伤。很多人觉得我是教语文的,一定给自家孩子经常辅导,事实却是压根不插手,不是我不想帮助她提升,而是人家认为自己不需要。小学毕业,我改造了她的房间,满墙的书柜,终于安放下她童年读过的书。喜欢读书,不限所谓名著,至少表达不成问题。但这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我间或会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在她有所求的时候“雪中送炭”。
她终于主动提出让我辅导一下作文,说是考试作文丢了8分,其余全部才丢了1分。我接受的同时,满心懊悔。三四年级,我和她共同写周记,她说,我原封不动地敲成文字;再读,不顺的地方一起修改。后来她作业多便排斥写,而我也因为经常加班什么的,就不了了之。想来确乎遗憾。
从小到大,都是她牵着我过马路。至今我们出去逛街也罢闲游也好,依旧如此。小时候,好动的她跑得太快,怕有危险,拽着还不高兴。我就请求她帮助着我:妈妈眼神不好,穿高跟鞋也不方便,车太多啦,你领着妈妈。这一牵,就是数年。
最近,为了让她增加点活动量,作业写完我们俩跳一会操再洗刷刷睡觉。已经坚持了六天,英子建议中途休息跳,这样不影响睡眠。今晚调整试试看。
坚持,就是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做下去。温柔地坚持,就像云朵拥抱着星,没有强制,却晕染成华;宛若碧水荡涤着沙,没有刻意,却明丽如霞。
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心怀感恩、健康阳光。这,可以作为妈妈们对孩子共同的愿望。那,就和我一起温柔地坚持吧!
田玲写于2018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