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年,那时的静好正在念初三。静好在初中读书成绩优秀,这也是穷困使然吧。在他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成绩几乎倒数,一次父亲沉默地走进屋里,默默地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数学46.5,然后又默默地出去了,看着那几个字,静好脸上发烧,这一幕静好在脑海里记忆了几十年。他在父亲的眼里是学习的苗子,家里三个孩子里父亲看中的是他。小学毕业成绩紧差0.5分,静好与镇中失之交臂,父亲慨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无奈他上了乡中,可是,由于贪玩,初一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看重学业的父亲深感失望。静好的父亲秉直大叔,一心羡慕邻家秉福,他家的三个孩子学习都很优秀,尤其是他家长子,十九岁就考上了大学,为人处世也很乖觉。二儿子也步了大哥的后尘,与大哥考到了同一所学校,老三却一直在复课,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老四是个女娃,只有她整天的打扮,别人说就会打扮身子。羡慕完别人的孩子,回头看看自己的三个孩子,竟没有一个让他欣慰的,原来自家没有一个是上学材料的后生,孔老二不是也说过“朽木不可雕”吗?硬逼着学是没有意义的,你看他拿着书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可是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在走私打瞌睡呢?学习拼的不仅是头脑和勤奋,也是拼的毅力,古人不是也讲究头悬梁锥刺股吗?什么凿壁偷光,孙康映雪,学习是自己从本心里愿意去学,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别人在旁边的逼迫,逼迫着学习只能是起到逆反效果,让他更加逃避学习;这就要让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古人不是也说吗?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是,衣食无忧的孩子缺少的是快乐的玩耍,而不是什么黄金和美女,黄金和美女对他不起作用,况且衣食无忧的少女不缺什么黄金和权势,那些都是成年人的世界,她们追求的只是爱情,少男少女追求的是潇洒与漂亮,是玩;那些成人的黄金、权势、勾心斗角,他(她)们才不感兴趣呢,然而,人却总要长大的,虽然少男少女们不想长大,正如有一首歌中唱起了他(她)们的心声,“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长大!”在他(她)们长大之后,才突然的发现,原来自己无一技之长,只有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于是发生了分化,有门路的,托关系混成了一个公职人员,虽然自己是一块白薯,但是在社会上凭借家族的关系占据了一个有利的地位,看看报纸,喝喝茶水;而没有门路的呢,老实点的就卖苦头力,一生苦难的活着;不干如此活着的就走入黑道,加入流氓团伙,吃喝嫖赌、坑蒙拐骗,甚至杀人越货,无所不为。当然,大部分人都要辛苦的活着,所谓为了活着而生活。这是他(她)们羡慕起了那些读书读得好的都成为了社会的精英,同时深为遗憾自己当时没有努力的读书,而只是贪玩了,于是,他(她)们就极力的去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应该在学生时代努力学习,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贪玩,在他们的眼里玩才是生活的真谛,他们哪里去管大人们的世界?也不理解,也不愿听那些个所谓的苦口婆心的劝告;于是,世世代代,我们都在重复着这样一如既往的一成不变的生活,真是可悲可叹,正所谓“亦使后人复哀后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