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2
朱光潜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读过他的几本书,他能够讲理论读物写的深入浅出,幽默实在,尤其适合青年人在美学上寻找方向。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对提高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谈读书》分上下两篇,是文集中收录的朱老相隔十几年写给青年人的两封信,他在信中将自己对读书看法和读书的方法介绍给青年人,希望他们能多读书。
首先朱光潜提醒大家,课业紧并不能作为不读书的理由,是否读书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有没有决心的问题。我们也常说没空读书,很多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总说自己没时间。可是扪心自问,一天当中真的抽不出半小时的时间来吗,如果说抽不出来的话,打开你的手机看看自己的APP,有多少是用来杀时间的呢。我每天坐车上下班的时候,看到车上的大部分人都是低着头看手机的,屏幕上大都是消消乐之类的游戏,并不是说不能玩游戏,如果把玩手机游戏的时间拿出来看书,一天读三页一月读一百页,一年也可以读四五本书了。所以只是你没有下决心读书并不是没时间。
看多少书不重要,什么时候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年轻的时候养成读书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因为总需要在闲暇时寄托心神,这种嗜好可以是抽烟、打牌,也可以是读书。养成一种思维方式,无事可做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抓起一本书来读,这才是养成了习惯。读书和学习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学习是在特定的时期的一种刚需,有时是为了工作能力提升,有时是为了应付考试。读书呢,是一种主观需求,读书是因为爱读想读,即使读了没用也是欢喜的。读书的习惯最好在年轻的时候养成,生活中有许多老人眼花耳鸣八十多岁仍然每天专门抽出时间坐在桌前,戴着花镜手执放大镜一字一字的阅读书籍,每天做笔记。问问这些人就知道,是年轻时养成的读书习惯,一日不读食之无味。年轻的时候对事物敏感度高,好奇热情,随着岁数增长这种兴味的敏锐力就越迟钝,越不容易对读书这种貌似枯燥的事物感兴趣了。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如何选书至关重要。
每个人要读的书因喜好和层次会有大相同,但什么书不要读是很好区分出来的。原本就精力有限,再将时间花在没有价值的书上,更是损失。尽量不读新书,许多当下流行的书只是为了迎合一时的社会心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朱光潜说,什么事都可以学时髦,唯有读书做学问你能学时髦,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第二种不必读的书是谈书的书,像文学大纲、书评杂志之类的是不值得读第二遍的。唯有大学者治学的真切的知识才值得多读,读千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真正值得读的书,读起来要讲究方法。
读彻底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泛读一遍,不如取一部精读十遍。将书读的彻底,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可以只着重某一个方面。以小说举例,第一次看故事结构,如何发展如何起承转合,第二次看人物描写,不同的人的特点和重点描写方向,第三次看人物与故事的穿插,对话、社会背景、人生态度在故事中的表达。这样几遍看下来,虽然看的是同一本,但收获的并不是同一本,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
有中心
读书要有中心才能有系统。读书要维持兴趣,但不能全凭一时的兴趣,每一个领域都在表面泛滥了解,容易形成“老司机”的知识面,什么都懂一点。有了中心,就可以在读书时注重深入钻研,一个学科读得多不仅可以深入了解,还能讲诸家的意见广泛摄取,以供自己权衡去取,不听信一家之言。读书时可以按主题来阅读,随着阅读的深入对自己进行阅读训练,这样连难啃的书也能咬紧牙关去读,时间久了也能啃出滋味来。
记笔记
记忆力有限度,要把读过的书都存在脑子中是不可能的,如果读过即忘那跟没读毫无区别。读书时,可以将书读两遍,第一遍快读了解全篇大旨与特色并判定值不值得读第二遍,将需着重读的地方标注。第二遍的时候要慢读,笔记书的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做好能将读书的感想和自己的意见写下来。记笔记不光能够增强记忆,还可以刺激思考,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思想进行碰撞,形成新的火花。
如果一个人抱着做学问的志愿,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更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当然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将读书变成爱好和乐事,也可不必逼迫自己,不要被吓到,只养成读书的习惯也是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