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浙江大学博士生生前写的遗言,真的让人痛惜。
我不想说他什么读书读傻了,或者感叹现在年轻人心理太脆弱的话。
因为,就其文中所说的那种不被了解,不被接受的心情,我们很多人都有过,也知道这种感受是多么的难过,无助。
什么社会不接受我,什么我想做自己也不能。试问,谁年少时没有过这样的心情。那种以为自己的悲伤逆流成河了,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的一座孤岛,没有人可以真的理解我的心境,真的,在我的读书时代,QQ空间到处都是。
只是,后来,我们都走出来了,我们都把自己从那个黑暗的角落走出来了。
我们发现,我们就要毕业了,我们需要工作,需要养活自己,需要交朋友,需要恋爱,需要买房买车,需要成立家庭。
是的,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要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了。
然后,不知不觉的,我们回头翻翻自己以前类似的文字,会在公众场合调侃以前的自己不过是个傻帽。
只是,在内心,我们会很想抱抱以前的那个自己,那个陷入忧伤情绪,只会躲在黑暗角落疗伤的自己。
但是,我们更庆幸,生活的压力,周遭的喧哗已经让我们成熟了,我们不再跟别人,跟这个社会钻牛角尖了。
做自己,什么ME AGNIST THE WORLD,这是很多年轻人最喜欢的态度。
只是什么才是做自己呢?不想说话的时候不说话,不想工作的时候不工作,不想社交的时候拉臭脸,是的,这是我们以为的做自己。只是,这是对的吗?
实际上,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口中的做自己是自己的一种执念。做自己,不去接受改变,不去追求进步,这样的人只会固步自封,怎么和这个社会和谐相处。
当你走入社会,当你真正投入生活,你就不会动不动高喊什么做自己的口号了。
因为,我们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幸福快乐,而不是为了做自己。
如果当前的自己不快乐,那么赶紧走出来,不要再想着什么做自己了,去交往,去认识人,去改变,换个生活方式。
当你开始拥抱生活,对生活有了掌控感之后,你会发现原来固执的做自己并没有重要。因为,你随着阅历的增长,你不断改变,你不断调整,已经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了。
做博士,其实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做支撑,需要承受孤单,寂寞,枯燥,更需要良好的抗挫折能力。试问自己有没有。如果没有,还是在烟火气中做个平凡的俗人吧。
我很喜欢的李诞说过,他在读书期间也愤世嫉俗,也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直到工作后,这些情绪都被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