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君的第33篇原创文章 (欢迎关注公众号 icstudy 和 知识星球哦)
之前IC君写过一篇文章,从低速Flash到高速Dram,输出电路设计的不同点,里面提到了逐次逼近SAR(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连续近似寄存器)算法,当时给自己留了一个作业,今天就来填这个坑了。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堆有序的数据
1,2,3,4,5,6,7,8,9,10,11,...100
如果想要找出55,你要怎么实现呢?
最直观的是用线性查找,从头开始一个个的查找,需要55次才能找到目标数值。
如果大家学过C或者C++,应该有二分法查找的概念,先把这堆数分成2堆,把第一堆的最后一个数跟55比较,发现55比它大,所以55应该在第2堆。再重复这个过程,大概需要7次就可以确定55的位置。
二分法查找效率显而易见,它的时间复杂度T(n)=O(log(2)n),远远小于线性查找的T(n)=O(n)。
但二分法要求数据必须是有序排列的,这在实际电路世界里面往往是满足的。
利用二进制搜索(二分法查找)实现的逐次逼近算法,每次都是选取比较范围内的中间点来跟参考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来继续缩小比较范围,一直迭代直至找到最接近比较值的解。
这个过程跟求方程(近似)解也非常类似。二进制搜索实现的逐次逼近常常用于需要校准的场景中,比如SAR ADC、DRAM ZQ 校准、仪器校准算法等。因为我们的校准代码对应的值是线性增加或者减小的,符合二进制搜索法的条件。
下图是一个SAR ADC的基本架构:
电路的目标就是得到一个最接近Vin的VDAC,可以通过调整
SAR code配置DAC模块得到。
假设我们的SAR(逐次逼近寄存器)的位数是3位,初始状态设为SAR[2:0]=3'b100,也就是处于000-111的中间位置。
如果SAR的使能clock 开始toggle,比较过程就开始了:
如上图所示,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DAC输出电压VDAC:
第1次比较: 设置SAR[2:0]=3'b100,VDAC=1/2 Vref < Vin , 所以SAR[2]保持1,SAR[2:0]=3'b100;
第2次比较: 设置SAR[2:0]=3'b110,VDAC=(1/2 Vref + 1/4 Vref)> Vin , 所以SAR[1]最终取0,SAR[2:0]=3'b100;
第3次比较: 设置SAR[2:0]=3'b101,VDAC=(1/2 Vref + 1/8 Vref)> Vin , 所以SAR[0]最终取0,SAR[2:0]=3'b100;
最终我们可以得到与输入电压Vin最接近的VDAC,可以看出SAR的位数越多,精度越高,但是比较周期数也会越来越多。
另外其第3次(最后一位)比较好像也没有必要,因为你比较完也无法得到一个相等值,可以把最后一位固定成1或者0,最大的误差就是最后一位代表的权重1/8 Vref。
前面是具体的SAR ADC的例子,我们可以进一步把二进制搜索SAR的过程画成流程图的形式,方便后续电路或者Verilog代码的实现:
初始化SAR的MSB=1, 其它bit为0 (比如4bit 4'b1000)
每次CLK go high ,走一步
如果INCR=1, 走图中实线箭头方向;
如果INCR=0, 走图中虚线箭头方向;
最低位LSB最终固定为1
4bit的SAR 一共需要走3步,也就是3个CLK周期后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结果。
最后给出一个6位二进制搜索SAR logic电路的SPEC:
Input
INCR
RSTB reset信号,负沿有效
CLK
OUTPUT
PUCODE [5:0]
你觉得这个电路是用Verilog代码实现呢?
还是自己搭电路比较好?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留言给出哦!
推荐一下IC君的知识星球(文件、讨论都可以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