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神。”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这几年,随着年岁渐长,身边几位长者相继去世。
丧失至亲至爱,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想起一段话:“至亲离去的那一瞬间,人通常不会感到悲伤。
真正让你悲痛的,是打开冰箱看到的半盒牛奶、是窗台上随风微曳的绿箩、是安静折叠在床上的被子……”
01
最怕的就是你不辞而别,我还没有准备说再见
2020年,父亲罹患重病,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为国家做贡献,我决定报名参加东西部扶贫1.5年。
出发前我跟父亲约定,我努力去帮扶,父亲会等我扶贫结束回来。
结果,父亲终究没有等我回来。
母亲半夜给我打电话说父亲走了,我不肯相信,我相信父亲是个很信守诺言的人,不可能不等我回来就走了……
至亲离世,是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痛。
再没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我想给的爱,再也兑现不了。
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不是悲伤的结束,而是悲伤的开始。
我常常想到父亲,就泪流满面,无尽的思念,想到父亲生前的种种。
我自己也是心理咨询师,有咨询孩子去世,父母每天以泪洗面,夜不能寐,需要做哀伤告别的。
02
最沉痛的悲伤是遗憾
遗憾。
“奶奶生病住院,因为我医院在等级复评,没有时间赶回去看到,出院后突然去世,我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就阴阳相隔”;
“好遗憾当初对爸爸关心太少,肺部有阴影,没症状就没有去干预,直到变成间质性肺炎晚期,后悔莫及”;
“遗憾直到失去一个最重要的人,我都没有好好照顾”。
……
这些无法挽回的遗憾,是生命中的“未完成事件”。
我们可能用一生的时间,都无法填补那个内心的缺口。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最大的遗憾。
我现在每每想起父亲的脸,觉得很遗憾,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女儿的责任。
著名悲伤治疗师朱莉娅•塞缪尔认为:
“亲人离世最悲伤的,并不是离世的那时候。而是后来,我们逐渐将他从生活中剥离的时候。
这个过程往往粘着血,带着肉。
而我们永远不知道,在未来的哪一个细节,会与过去相遇。”
我也知道这种悲伤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充分的释放,足矣将一个人吞噬。
时光不会倒流,人死不能复生。
无论如何,都要从悲伤的泥淖中走出来。
03
有种哀伤,是一种爱
《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一个人真正的死亡,是被世人遗忘。
面对亲人的离去,我们不需要遗忘。
不需要刻意删掉联系方式,或者扔掉对方的所有遗物、照片等,甚至对ta避而不谈……
我们更需要的,是“整合性哀伤”——
带着对亲友健康的的思念和联结,可以自由地走进回忆,也可以感受现实中的美好。
这种哀伤,是一种爱。
让活着的人带着爱的力量,更好地活下去。
我们无法永远把所爱的人留在身边,所以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正因为我们也终将逝去,所以才要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按自己的方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