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陈晓卿老师的书,让我的脑海游走于路边美味之余,也让我突发奇想,做一个管理和美食之间的超链接。可中国的管理研究者是很悲哀的,当我刚刚想到这个“绝妙”点子的时候,一句话又从我的脑海深处蹦了出来“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来老子在2500年前就已经参透这个问题了,不过不要紧,我还是要把我的想法想出来,不然憋得慌。
其实,一个人从小的味觉体验以及饮食情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可能存在管理基因。在管理上我们分成管事和管人两件事情,而在美味的料理中也存在食材和烹饪两道主因。“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在美味管理中就是“食材好了,料理就成功了大半。”几乎没有哪个菜系是不讲究原料的,也就是说没有哪一种管理是不讲究人的。
一顿家常便饭,无非就是主食,凉菜,小炒,炖煮,讲究的再来一个汤。而在我们日常的管理中,要想成就一个项目,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也需要主要做事的人、前期的充分沟通,能辅助主要人员把事情做好、做完美的成员,最后还需要润滑和收尾。这些都需要人去做。
现在,我们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不对位,在美食的烹饪上就是有种用澳鲍做麻辣烫的感觉。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企业在人才流失的问题上都很头疼,几乎每个我参与的咨询项目当中都会有一块是针对人员流失率的。人才和食材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需要物尽其用,用适当的食材做出合适的菜肴,而不是所有的菜都需要用到最顶级的材料。在人才中也是如此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需要985,211,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
人才和食材都需要人来挑选,这就需要选材的人知道什么才用到什么岗,什么菜配什么味,选材的人还需要知道烹饪者,也就是管理者的口味,管理习惯,这样才能挑到合适的人才。我曾经见到过一个老总,自己创业,也算是功成名就,但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人会离开他自己单干,而且还会故意对着干。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就是一个喜欢重油重辣的湘菜大厨,非要用极品海胆作料,海胆受不了这种非人的待遇,跑到隔壁的粤菜馆挑大梁的感觉。
人才和食材的不同在于,食材任人宰割,而人才是长着腿的活物,能跑能跳,还长着脑子,甚至还可能有一张利嘴,料理好了就是极品,料理不好不但跑了,而且还用脑子,用利嘴无限回怼。想想也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