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聊了我的同桌,这次来聊一下苏轼,他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但是今天说他的另外一个家---美食家,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吃货。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吃货,没有之一,今天有很多菜肴都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东坡凉粉,东坡豆腐,东坡羹等等等等,数都数不完,这样为中国菜系中多出来一个门派---东坡派。
记得我们学过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是描述春天的美景的。但在我看来,它简直就是一部“吃货指南”!竹笋可以吃,鸭子可以吃,蒌蒿可以吃,连河豚也到了最佳品尝季节。噢耶~~哈喇子都流下来了。
河豚虽然美味,但处理不当会有剧毒,那就‘唉~~哟~~唉~~哟~~’直接进医院了。一个富商找来了经验丰富的厨师,精心烹制了“河豚佳肴”,邀请苏轼到府上做客。吃饭的时候,富商自己不出面,而带着家眷躲在门帘后面偷窥。只见苏轼面对这一桌子的河豚佳肴,静坐良久,迟迟不动筷子。富商正感失望之际,却见苏轼忽然咬牙切齿,举起竹筷狠狠地说道:“也值得一死!”随即夹起一块河豚肉塞进嘴里,大嚼特嚼。当时的场景,让这位富商大喜过望,因为他终于证实,这位名满天下的苏轼,果真是一个“不要命”的吃货。
在徐州,苏轼带领百姓抗洪,筑堤保城。为了感谢他,百姓送来猪肉。苏轼将猪肉制成红烧肉,回馈给抗洪的百姓,这就是“东坡肉”的雏形。。后来他在杭州再次疏浚西湖,为了感谢老百姓,又制作了红烧肉,这款红烧肉被杭州群众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贬到了惠州,苏轼依然不改吃货本色。因为羊肉价格昂贵,他只能买一些羊脊骨,也就是今天大行其道的羊蝎子。但吃货的智慧是无穷的,他又是烤羊脊骨,又是炖羊脊骨汤。还给弟弟写信,分享了发明的美食烤羊脊骨,“得微肉于牙綮 yá qǐ 间,如食蟹螯xiè áo逸”。意思是在骨骼的凹凸和关节处(牙綮yá qǐ )剔出的肉非常少,但吃起来却像吃蟹螯一样美味。信中还说家里的狗EMO了,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伙食断崖式下降,只能吃到百分百、啃都啃不动的骨头了,骨头上肉沫没有了,骨髓没有了,啥味都没有了!
62岁的苏轼再一次被贬至儋州,也就是如今的海南岛,但是一个吃货有一双发现美食的双眼。他看上了生蚝,生蚝肉与酒一起煮,再挑选其中个头较大的烤熟。他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说:海南岛的生蚝实在太美味了,可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不然他们都争着抢着要被贬到海南岛来和我抢生蚝吃。幼儿园老师教导我们: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是苏轼在幼儿园没认真听讲吗?难道是想美食流哈喇子去了?
在惠州苏轼还爱上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虽说荔枝好吃,但不能贪嘴喔,苏轼的眼睛红了,痔疮也发作了,苦不堪严。医生建议苏轼忌口,不吃上火的食物如荔枝啊、红烧肉啊等等。苏轼马上回怼:什么!嘴是嘴,眼是眼,我的嘴有意见了,眼睛有病和嘴巴有什么关系?不行!下一次嘴巴如果有病,难道也要把眼睛遮起来?其实我还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吃些凉性的如河豚、折耳根啥的,不是河豚正上市吗,这就是中医说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苏轼的一生,虽然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他用美食慰藉自己的心灵,用诗篇记录自己的感受。他硬生生地将自己的吃货经历刻绘成了一部《舌尖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