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班级中有一部分同学几道题写的特别不好,是老师反复强调过的,老师一生气就罚全班同学抄写这几个题, A的孩子很生气,觉得自己没有错不想写,妈妈该怎么引导孩子?
思想:家长要意识到这是对孩子的一个重大教育良机出现了,必须抓住。因为以后不公平的事多着呢,每个孩子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委屈,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致力于解决问题,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孩子都别问那么多为什么?没有为啥,不理解也得做,别给老师打电话质问,那样不好。明知道是老师在气头上说的话,可是这样的事不保准以后还会遇到呀,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们永远不要绝望的改变别人。连垃圾人都有,难道你要给他讲道理吗?以我们要做的是强大自己。
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以让孩子获益为教育目的。
具体做法(流程):
①乖,这是你们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妈妈也没在现场,也不知道是咋回事,你能给妈妈具体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此时的家长要安静,不情绪化,不做判官,客观描述性语言,让孩子说说具体发生了什么?
孩子可能开始抱怨老师这不合理那不合理,做的怎么怎么不对,学生怎么怎么惹事……。
总之一大通报抱怨,允许他说,安静的听着,不要盲目心疼孩子,不评判谁对谁错事情合理不合理,我们心知肚明,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只有把孩子培养的更强大。
②当孩子说完停下来的时候。再问孩子:乖,这件事你说完了妈妈也听完了,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孩子可能还会继续说,让他说 ,尽量让孩子的语言量比家长的语言量多。毕竟这个时候孩子是有情绪的,允许他说呀说呀说,说的过程就是情绪的疏导和释放的过程,也是梳理自己的过程。有很多时候,事情小了他说呀说呀说完后就没事儿了,该干什么干什么了。如果虽然还没有解决,那咱再一起面对解决。
③当孩子说完。再问孩子,妈妈也能理解你,那现在这件事情已经出来了,咱准备怎么面对呢?
如果孩子说:还能怎么样呢?就写呗,全班受罚的又不止我一个。此时家长要立即给了孩子肯定,我儿子就是有格局,有胸怀,将来一定是做大事的人,说实话你能做到这样,妈妈崇拜你。
④如果说完了,孩子还是坚持不写,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用缓冲性语言给孩子沟通。
乖,对于这件事我也有个想法想说说,也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你听听咱们交流交流。其实我觉得这件事老师做的对不对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问题已经出来了,我们只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当我们无能为力改变的时候,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要么有实力了再说话,要么咱就认了,不然咱只能是纠结不爽。
所以这一次的作业该写张写,是对自己一次抗挫能力和受委屈能力培养,若干年后等你上班后如果遇到老板这样对待员工,别人都在纠结难受的时候,你早已风轻云淡的看开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了。
所以每一件事情的出现都是提升我们的机会,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左右不了事情的时候,就转变思维方式提升自己,当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可以笑看一切事儿。
20211120叶雪白每日一省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