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州十二回来了,觉得时光过得真快,三个月原来也是眨眼而过。
2.黄太后毕竟是黄太后。尽管这几天都在加班,但不可否认,今天听她点评,她的神情那么认真,修改那么细致, 每一步的安排,每一步的走向,都很清晰简单。有那么一瞬间,我心里对她有很多的尊敬和佩服,她是一个很好很好的教研员。每次听她讲,总能更新一些观念,单元整合中的导读今天弄明白了。
导读:不是字词、不是背景、不是分类,不是知识性的,原版:
导读:是熟悉文本、是激发驱动力,是对预习的细致安排,导读不要难,轻松、关注要点,为下来做准备。修订:
只有导读导进去了,足够熟悉,反复阅读,后面的课,才能够相对轻松。所以导读的观念要更新。
3.今天爸爸和我说了下事情,我想了下,所有问题都一一指了出来,但是他没说话了,我有点慌。家里这么多人,他从来都只愿意听我唠叨,可是我这么指出,总归是不好的。所以,我想了下,爸爸也是要好好交流的,爸爸也是要哄哒:(虽然他现在都没有回复我Orz)
4.现在已经到了备课看文字,很容易触动感情的地步了🤣这大概是一个进步?
看《湖心亭看雪》只觉得张岱的执念很深沉,执着于过去,念念不忘,觉得心很沉重。谁能想到那个纨绔子弟原来对国家深情如此,“崇祯”、“独往”、“金陵”、“客”,湖心亭人知己只是一半的知己。懂了一半的情致、明白不了一半的家国。无人能懂时最是孤寂。情深,不寿。
(这么说来!辛弃疾应该是幸运的,好歹有个陈同甫。醉里挑灯看剑,醒来还可以寄文给人。)
看《周总理,你在哪里?》读到大地、森林、大海,那么一瞬间,只觉得他归于土地,这辽阔的大地,每一处都是他。加上经历了袁隆平的去世,这么深刻地对十里长街送别有了感受,大概只有曾经哀痛过,才能懂几十年前人们的追随与悲痛吧。他们像神吧,从天上来又归于天际,只照了一会人间。
想起了高中读《陈情表》,读苏轼《祭十二郎文》,老师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可是我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
但是几年前在鄂高实习,旁听,看到《祭十二郎文》: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为什么忽然会这么难过。
去年在讲《出师表》,也觉得这么难过,这么多的唠叨,最后只落得病死,国也竟失。
每一张历史的纸上,写下的名字,是这么多活生生的人啊,他们曾真实地生活在脚下这片土地,最终也消失在了时间之中。
岁月忽已逝。
???
好的,终于知道自己怎么越写越悲伤了
感情网易云自动切歌切的全是悲伤的歌......
网易,你不厚道......
整理了一会心情
那就不妨抬头看下星星
你看,这一刻是属于你的。
感觉有点言不达意
想起了苏轼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噢,原来咱讨论的是一个问题
不亏是苏神٩( ๑╹ ꇴ╹)۶
是我想说的了!!!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受不就完了~
大把时光,应当快乐!
冲鸭~灰灰鸭
/ / |
Γ ̄ ̄ ̄ ̄ | |
|[]:: | |
|_____| |
|[]:: | |
|_____| |
ガラッ |_____| |
.彡/(´・ω・) /| |
Γ ̄ ̄ ̄ ̄ | |/
L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