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经常问,你为什么要旅游呢?而且经常去那种不是很舒适玩的地方,或者总是很累的玩法好像。
对呀,为什么呢?有人说你太喜欢玩了,我觉得是一个方面,但想想又不全面。有人不喜欢旅游,但没事喜欢喝个酒打个牌,你能说他不喜欢玩?有人天天宅家里,但不是玩游戏就是追剧,这难道不是一种玩法么?就算那种爱好做家务、做饭的,我想也不是因为完成任务而做的,否则早就罢工了,也许那也是一种乐趣。
所以真正得原因,或许那是一种兴奋点,每个人做事情的动力,都在于能在其中得到兴奋,当然每个人兴奋点不一样,譬如我觉得溜达看看不一样的东西挺好,但一打牌十有八九犯困,因为兴奋点不在打牌上。再着那些缺乏总结性零散的信息我会感到乏味,但是从事情中提炼出的话题却可以让我兴奋,不过有的人婆婆妈妈重复一件事却感到很开心。所以说每个人的自发性行为,都来自于从中得到的一种冲动与兴奋,而一旦一个人消极了,是因为兴奋点没了。
假如一个人没有兴奋点怎么办?我想他的生活会陷入乏味和消极中,最后是自我的否定甚至对健康产生影响。比如一个人相当无聊的话,别说运动学习这种要求自律性的活动,哪怕看个电影,追个剧甚至专心吃个饭都是困难的事情,对这个人来说自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能会引起不好的后果,一件事物存在本身就在运动之中,而运动是因为有动力的前因,才可以存在。
既然兴奋点这么重要,也就引申出选择适合的兴奋点的问题。这里有两个陷阱:一是难以维持的兴奋点,譬如说目标超越了自己的能力,或者目标多来于自己的执着但不符合实际,当兴奋点一次次失败或被实际环境否定,那么兴奋点会慢慢的丢失。二是选择了错误的兴奋点,或者兴奋点单一而过于重复同样的事情。例如抽烟喝酒都不是好的兴奋点,而这种习惯来源可能在于好的兴奋点收到挫折,从而转而追求简单而负面的兴奋点;另外如果兴奋点太少而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可能会造成呆板,缺乏提升能力的问题,例如书呆子。
那么之后就是对于兴奋点作用的体会:
(1)适当突破一下自己,可以更容易获得兴奋,例如旅行中不可能像平时生活那么舒适,难免受渴挨饿,那么饮水与进食可能会变成非常快乐的事情,而这种事情是因为你身体对补充水分与能量的渴求,从而更好的进行吸收利用。
(2)过于规律的生活本身就是以牺牲兴奋点为代价的,所以即使你享受与热爱一个东西,不能无限制的重复,这个和边际递减规律一样,最大收益总会在一个平衡点上,因此要适当改变下自己的习惯,也就是跳出舒适的温床,而旅游因为总面临新的事物,所以是跳出温床最好的办法。
(3)拖延症来自于兴奋点的缺失,现代社会过于要求分工协作,当个体行动被过度否定,则容易造成一种得过且过,磨洋工的状态。旅行中大部分的决定要自己做,自己承担后果,反而可以激发在日常生活种被压制的潜力。
最后要总结下,每个人的行为不是简单的能够用玩或者不玩,有用或者没用去解释。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一定有自身的理由,他去做这件事一定是因为他认为做这件事的收益大于做其他事的收益,而收益观则来自于性格、知识结构、成长环境等因素,所以同样的事情,不同人看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是尽量找到合适的兴奋点,让每一天都充满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