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西∙加尔韦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自我1,是以意识和头脑为核心,容易发出好坏对错的评判,它的语言是文字,另一个是自我2,是以潜意识和身体为核心,它的语言是图像;
我们不仅想追求胜利的结果,而是为追求“我”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自我成就感,它源于人的自恋,我是对的,我比别人强,比如,一支球队获得胜利很重要,但是在“我”这个球星的领导下获得胜利更重要,在工作中我也有这种自我成就感,由于我的突出贡献,让团队有机会获得第一名,这种自我成就感固然能激发起一个人的斗志和求胜心,但是缺点就是在失败后容易产生自我挫败感,当团队合作时,这种挫败感很容易转嫁给其他团队成员,因为他们的失误造成了失败,都是猪队友的错,而当自己一个人要独自承担失利时,“我”就要承受这份挫败感,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我自己有深刻的感受,比如,上学时考试,没考好时我只能自责,考好了又会自我膨胀,就这样在自我成就感与自我挫败感之间来回摇摆,背后的原因是自我1一直起主导作用,因为我很容易产生好坏对错的评判,考得好是对的,考的不好是错的,取得胜利是好的,面对任何一个结果时,自我1都会跳出来评判一番,当你开始做一件事情时,自我1也会自然而然地出来先评判一下,你做这个事结果会怎样,你这样做好不好,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你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开始行动了,就像我在搭讪一个女生的时候,只要脑子开始思考,我该怎么做时,一定会焦虑,这样做也不合适,那样做也欠妥,怎么做才能最好呢?想着想着自己就不敢行动了,机会也会转瞬即逝,本来很优秀的人也发挥不出来潜能;
要想充分发挥潜能就要使用自我2,让潜意识和身体做事,举个自己的例子吧,回想自己在小时候玩游戏的时候有过这种体验,很放松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用手柄控制着游戏人物,游戏人物真的会变得稍微大一些,感觉人与游戏融为了一体,经常玩着玩着一下午就过去了,身边站着人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游戏玩的都不错,长大后很少有过这种体验了,因为越来越容易用意识和思维评判做事了,有种切身地感受就是,做运动时身体不听使唤了,比如踢足球时,你眼睁睁地看着球用脑子想踢出一记好球,结果一定是踢空了,从2016年,我开始学习跳爵士舞,一直用脑子记动作,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每做一个动作都会有个自我在评判-好难看、好笨,如果再有旁人在看着甚至评价一下,我的身体会更紧张,变得非常不协调,我经常羡慕跳舞好的人,他们的动作特别自然,跟音乐的节奏完美配合,动作就像从身体中长出来一样,这时候就达到了“心流”的状态,专注、投入、自然;
自我1和自我2无时不刻地在发挥作用,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很喜欢用意识和思维去评价一个人,他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他的做法是好还是坏,总之,这种分析方法很容易看到一个人的表面,无法深入探究最真实的他是怎么样的,就像我们见到某些人,听他说话就感觉很舒服,这种舒服是来自身体的反馈,他容易让人放松,而有些人在一起,你的身体会自动地警觉甚至紧张不安,即使他看起来很和蔼可亲,但是身体知道答案,这种人不好相处;
自我1和自我2是心理学上的一组概念,对应认知科学里应该是冷认知与热认知,对应的哲学概念应该是理性与感性,二者是一体两面,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我个人觉得在发挥潜能,人际关系、体育运动、创意工作时,要学会多使用潜意识和身体,用身体去感知,而在具体的事务性或分析性工作时,要学会多用意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