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宗贤》【39.1】-【39.5】 节
《与黄宗贤》写于1527年正月,是阳明先生给黄宗贤的一封信,阳明先生这一年在绍兴老家,黄宗贤,字宗贤,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是阳明先生的重要弟子兼挚友,阳明先生与黄宗贤1510年相识于京师,讨论圣学。两人相见恨晚,遂拜阳明先生为师。阳明先生去世后,黄宗贤曾上疏朝廷,阐述阳明先生其学有三其大功有四。黄宗贤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并在晚年继续推广阳明心学。之后黄宗贤将女儿嫁给了阳明先生之子王正亿,并带正亿一同前往南京。
仕途与修行的挑战:
王阳明指出,在仕途中保持个人修养和志向比在山林中更为困难。他建议朋友之间应相互鼓励,即使在困难时期也不放弃自我提升。
良知的重要性:
他强调良知是每个人内在的道德指南,应当时刻警醒自己保持良知的清晰和坚定。他认为,只有当良知被正确理解和实践时,人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社会与个人的责任:
王阳明认为,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应对社会负责,通过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学问来影响和改善社会。他提到,如果个人不能去除私心,就无法真正实现对社会的贡献。
对未来的展望:
他对未来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尽管面临困难和挑战,但仍然鼓励弟子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断努力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这封信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指导,也是对社会责任的呼唤,体现了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
【39.1】原文:
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功夫之难十倍,非得良友时时警发砥砺,则其平日之所志向,鲜有不潜移默夺,弛然日就于颓靡【tuí mǐ】者。近与诚甫言,在京师相与者少,二君必须预先相约定,彼此但见微有动气处,即须提起致良知话头,互相规切。
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xī rán】能收敛得;愤怒嗜欲【shì yù】正到腾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然见得良知亲切时,其功夫又自不难。缘此数病,良知之所本无,只因良知昏昧蔽塞而后有,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wǎng liǎng】自消矣。
【39.1】解析:
人在仕途上,相较于退隐山林时,所面临的挑战要难上十倍。如果没有良友时常提醒和砥砺,那么人们平日里的志向很容易就会被潜移默化,逐渐变得颓废。最近我和诚甫谈到,在京城相互交往的人很少,我们两人必须事先约定,只要发现对方有丝毫动摇的迹象,就要提起致良知的话题,互相规劝。
一个人当言语正到快意时,要能果断地保持沉默;当意气正到发扬时,要能收敛自己;当愤怒和欲望正到沸腾时,要能化解它们。这种能力不是天下的大勇者是不能做到的。然而当我们真正感受到良知的亲切时,做这些工夫也就不难了。因为这些毛病,原本就不是良知的一部分,只是因为良知被蒙蔽和堵塞才会出现。一旦良知被提醒,就像白日一出,鬼怪自然消散。
【39.2】原文:
《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今人多以言语不能屈服得人为耻,意气不能陵轧得人为耻,愤怒嗜欲不能直意任情得为耻,殊不知此数病者,皆是蔽塞自己良知之事,正君子之所宜深耻者。今乃反以不能蔽塞自己良知为耻,正是耻非其所当耻,而不知耻其所当耻也。可不大哀乎!
【39.2】解析:
《中庸》说:“知耻近乎勇。”所谓的知耻,只是耻于不能致得自己的良知。现在很多人以言语不能说服他人为耻,以意气不能压制他人为耻,以愤怒和欲望不能随心所欲为耻。他们不知道这些毛病都是蒙蔽和堵塞自己良知的事情,正是君子所应该深感羞耻的。然而,现在他们反而以不能蒙蔽和堵塞自己的良知为耻,这真是一种错误的羞耻感,他们不知道应该耻于什么。这不是很悲哀吗!
【39.2】解读:
我们不但要在事上磨练,而且要在时上磨练。时时处处磨练我们的这颗心,在喜怒哀乐这样的抓手上,去用克己的功夫。“惟当厉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着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亦便是用力处”,能做到如此才算是有了真功夫。
【39.3】原文:
诸君皆平日所知厚者,区区之心,爱莫为助,只愿诸君都做个“古之大臣”。古之所谓大臣者,更不称他有甚知谋才略,只是一个“断断无他技,休休如有容”而已。诸君知谋才略,自是超然出于众人之上,所未能自信者,只是未能致得自己良知,未全得“断断休休”体段耳。
【39.3】解析:
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平日所熟知和厚交的朋友,我虽无大才,但心中却充满了对你们的关爱。我只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古之大臣”。古人所说的“大臣”,并不是称赞他们有多少智谋和才略,而是称赞他们有一种“坚定果断、没有其他技巧,谦虚宽容、仿佛有容人之量”的品质。你们的智谋和才略,自然是超然出众的,但你们所缺乏的自信,只是未能完全发掘自己的良知,未能完全体会到“坚定果断、谦虚宽容”的境界。
【39.4】原文:
今天下事势,如沈痾积痿【shěn kē jī wěi】,所望以起死回生者,实有在于诸君子。若自己病痛未能除得,何以能疗得天下之病!此区区一念之诚,所以不能不为诸君一竭尽者也。诸君每相见时,幸默以此意相规切之,须是克去己私,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实康济得天下,挽回三代之治,方是不负如此圣明之君,方能报得如此知遇,不枉了因此一大事来出世一遭也。
【39.4】解析:
如今,天下的事势如同积重难返的病患,我们所期待的,是你们这些君子能够力挽狂澜,起死回生。如果你们自身的病痛尚未能治愈,又怎能治疗天下的病痛呢?这是我内心真诚的期望,所以我不能不为你们竭尽所能。每次相见时,希望你们能够互相规劝,以克服私欲,真正能做到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体,真正能拯救天下,恢复三代的治理,这样才能对得起如此圣明的君主,才能回报如此的知遇之恩,才不枉你们为了这一大事业而来到世间一趟。
【39.5】原文:
病卧山林,只好修药饵苟延喘息。但于诸君出处,亦有痛痒相关者,不觉缕缕至此。幸亮此情也!
【39.5】解析:
我病卧山林,只能依靠药物来延续生命。但我对你们的处境和行动,却深感关切。不知不觉间,我已经写了这么多。希望你们能理解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