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少说: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信了。
宗少又说:读书就是为了独立的思考,平静的内心,简单纯粹。我又信了。
宗少对我说:你就是最亮的火种。然后,我觉的我被点燃了。希望可以做一个火种,去燃烧自己,只要能发出一束微弱的亮光,可以照亮他人的路,我觉的我的存在有价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接下来的日子,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个真理。
这两年读了很多书,只见数量上的增长,没有输出,因为没有静下来思考过,我为什么而读书,所以更不用谈是不是把知识变成了智慧。直到有一天在领读人第三期的演练室。我看了一个叫逯璇的女孩。她拿着手偶即兴演讲了《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怎么听,孩子才愿意讲》。语言生动,用真实的生活素材解释着书中的主要方法和观点。特别是她对每一个领读人的点评更是暴露了她对知识的诠释。不,应该是智慧。是的,如此生动形象的运用到生活,工作等任何场景。我觉的她就是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实力girl。那一晚,我承认,我服了。我也想变的如此优秀。我也想自由驾驭我所学到的知识。
当天晚上由于时间关系,有两位书友没有演练。但我深深感受到,这个读书会里真是卧虎藏龙。
领读人的书友们,都是我的名师,我庆幸并感恩遇见!
接下来我发现,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不需要任何原因,不需要问我为何需读读。
镜头回到两年前:
我读书,是因为我看到爱读书的女同学,博越,优雅,气质,智慧。每当我遇到问题,她一顿饭功夫就能让我想清楚,有答案。所以我想变成跟她一样,所以我开始去读书;
接着,我了解到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好妈妈,我要给他一个幸福健康的家庭,所以,我要为了育儿而读书;
后来,我因为书带给我一些工具,方法,让我自己在工作上成长很大,工作中激发很多灵感,我就更想读书,我想我越努力,我团队的人越稳定,我希望优秀的人才留在我的团队。而我努力摆脱三流管理二流管理,上升到领导力。于是我开始围着如何做一个好领导,如何打造精英团队,如何做组织文化,激发员工主管能动性和创造力而去疯狂购买大量的相关书籍;
最后,我开始迷茫了。我发现自己脑袋一直停不下来,过于活跃,睡不着觉。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把这个小小的部门当成自己的创业公司来做,我有点苛求精益创业的感觉。可是表达却又过于概念化,没有人帮我验证,落地需要磨合。我真的想过是不是这个团队已经跟不上我的脚步了。我有想过去更广阔的空间再去发挥自己的余热,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我转眼间意识到不是他们的错,是自己走的太快了。于是我开始走到社会上,选择读书会,想去把自己沉淀沉淀。把练得招式打磨打磨。然后找到自己的方法,输出亲授给我的团队,为他们赋能;
走着走着,我走进了樊登躬身行的领读人线下读书会。有幸认识了一群优秀的书友,我突然觉的自己需要打磨的方向。然后一周开始认真读一本书。带着问题去探索答案。找到书的脉络,沿着脉络去思考读者在文字背后想表达什么观点。文字一定代表了作者的思想,我在找与作者共鸣的东西。距离近了。
直到近几日,我看到儿子受我的影响,看书开始专注,解决问题开始像个大人一样独立,在对待学习的态度,处理学校的一些事情上一个运用第三选择思维时。我看到了实践的力量。看到我的同事也在积极看书,收到见了两次面的书友发信息给我说受了我的影响买了很多人,看到朋友圈了的说说总是被朋友转发,说喜欢看我的说说,总是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时。我再一次感动。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我也有可能感染他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很开心,是正向的,我觉的我更应该把输入变成输出,此时,我有了一份使命感。
现在你要在问我为什么而读书。我想说我就是为了一种使命。不知道是谁赋予的。在看孔子老庄时,我觉的我是当代女孔子。哈哈。并不是说自己跟孔子,老子一样优秀。而且精神上的追随者吧,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有“德才并重”的教育内容,让我深受洗礼,我希望可以把自己的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态度传承一些东西,影响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