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5.21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译文】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阳山(在今河南嵩县境内,具体所指待考),山中有许多石头,不长草木。
阳水(水名,在今河南嵩县境内)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伊河。
水中有许多化蛇,长着人一样的脸,豺一样的身子,鸟一样的翅膀,像蛇一般爬行游动,发出的声音像人在大声呵斥,它出现在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会发生大水灾。
【原文】
5.22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名曰蠪(lóng)蚳(chí),食之不眯。
【译文】
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名叫昆吾山(在今河南西部,具体所指待考),山上有许多赤铜。
山里有一种兽,形状与猪相似,头上长着角,发出的声音像是人的号哭声,这种兽名叫蠪蚳,吃了它的肉就不会梦魇。
拓展:
【昆吾山之铜】
昆吾山中出产一种铜,色彩鲜红,如赤火一般。用这种赤铜制成的刀剑锋利无比,削铁如泥。传说周穆王曾经攻打昆戎,昆戎便献了一把剑给穆王,这把剑锋利无比,据说就是用昆吾山的铜铸成的。
东晋王嘉的《拾遗名山记》中记载,越王勾践用白马白牛祭祀昆吾山的山神,然后采来山中的赤铜,混同八方之气,铸成了八把剑名。
第一把叫掩日,用剑指着太阳,太阳也会黯然失色;
第二把叫做断水,用剑划水,水分开后不会再合拢;
第三把叫转魄,用剑指着月亮,月亮也会翻个身;
第四把叫悬剪,悬剑于空中,飞鸟碰到它,立即身为两段;
第五把叫惊鲵,带着这把剑泛舟海上,鲸鱼也会躲着走;
第六把叫灭魂,佩戴它走夜路,不会碰到鬼魅;
第七把叫却邪,妖精一看它到便动弹不得;
最后一把叫真刚,用它削玉断金,就像削土木一样轻松。
【原文】
5.23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jiān)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译文】
再向西一百二十里有座山,名叫葌山(在今河南栾川县境内,具体所指待考)。
葌水(水名。一说即今栾川县的栾川河)发源于此山,向北流入伊河,山上有许多金和玉,山下有许多石青和雄黄。
山中长着一种树,它形状似棠树,长着红色的叶子,名叫芒草,它可以毒杀鱼。
【原文】
5.24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译文】
再往西一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独苏山(在河南栾川县西北,是嵩山的一部分)。
山中不长草木,有很多水。
【原文】
5.25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而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译文】
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名叫蔓渠山(今河南栾川县的闷顿岭),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下生长着许多小竹。
伊河发源于此,向东流入洛水。
山中有一种兽,名叫马腹,这种兽长着人面虎身,发出的声音与婴儿啼哭声相似,能吃人。
【原文】
5.26 凡济山经(该字疑为衍文)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译文】
总计济山山系中的山,自首座山辉诸山起到蔓渠山止,共有九座山,距离为一千六百七十里。
每座山的山神的形状都是人面鸟身。祭祀这些山神时都要用带毛的动物,并且用一块彩色的玉,把它投入山中,不用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