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完了《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这是一本实用性的书,教给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并且使时间变得高效高质量。
一般一本书中,作者会说很多无关痛痒的话,只有20%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精神。这本书是吉姆·兰德尔的漫画版,有些话充分证明了美国人的幽默,虽然这些话也确实没有多大意义,无非是娱乐一下罢了,但也并不多。图文结合,还是很有意思的并值得一看的。
所谓时间管理,就是运用策略和技术,帮助你尽可能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一下你目前是如何利用时间的。第二部分是分析你是否正在使你所拥有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一部分中,有三个概念非常重要,意识(是时间管理的先决条件)、目标(提供路线图)、选择(是难点)。
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取决于我们在做什么。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我们的时间分配及时间内容,以便找到可以调整的分配,和可以利用的其他时间,把时间作为资产。只有充分了解我们是如何花费时间的,才可能有能力有效地管理我们的时间。这个可以通过记录日志来了解。
目标是成功的催化剂。把任务写在工作清单上,把目标写在使命描述中。这里任务指的是最近某个时间必须完成的一件杂务、差事或者工作。而目标就是今天决定你半年或者一年或者五年后,你想要在哪里,想要做什么。通过思考目标、梦想、最佳前景设计,来给自己设定步骤以及相应的时间分配。
有时候我给自己设定了计划,但是依然不知道什么该抓紧做,什么该放一放,甚至有些计划压根不想去做,只能一拖再拖。比如我的衣服,攒了一堆又一堆,说好周二晚上洗,到了下一周的周二依然没有洗。(哈哈,我的天哪,这是真的么?!)“别人不喜欢做的事情,成功人士也不喜欢做。尽管如此,成功人士还是去做了。”(E.N.格雷《成功学研究》)只有通过不断地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反思和调整,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顺着自己既定的日程发展,而不是随波逐流。有些事情,要有意识地去选择,在当下的满足和牺牲之间进行选择,才可以主动规划自己的人生。倘若不选择,听天由命的话,只能被动地去生活了。(还是抓紧时间去洗洗衣服吧,哈哈)
第二部分是让你拥有的时间发挥最大效用。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仅是寻找额外的时间,还要将自己的有效时间和有效精力匹配起来。作者说,要在你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处理那些最棘手最困难的工作,如此一来,你将最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这便是有效的时间管理。提高效率的关键不是时间,而是精力。忽然想到我的学生们可能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是夜间……而最棘手最困难的工作是学习……往往他们不会去挑灯夜读或者囊萤映雪,甚至去凿宿舍管理员的墙来偷光学习。(哈哈,管理员老师也不会允许他们这样的)
(我的衣服到现在还没有洗……哈哈),拖延症是时间管理的大敌之一。作者也提出了战胜拖延的建议,随身携带目标提醒卡片;将目标分解;当自己第一次开始体验倦怠感时就应该立刻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坚持通过某种方式做好笔记。那些培养出强大精神力量的人们更有可能是按照计划行事,做出正确的选择,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并且战胜拖延。
当然,还有一个是时间管理的大敌——杂乱不堪。(我想我该回去收拾收拾我的宿舍了。哈哈。我的天,需要收拾的有好多……)淡定,淡定,作者说,内心越平静,工作效率就越高。
当有很多任务要做的时候,可以采取柯维的建议,将目标设置四类,重要而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选择的优先顺序也是这样的。
完成这个目标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专注。我时常觉得自己忙忙碌碌,但是不知道自己忙的些什么,瞎忙活。忙碌并不是效率。瞎忙活的原因大概就是不专注,并不集中精力吧。关于时间管理和个人效能的黄金法则就是二八定律——你的80%的成就来自于你的20%的行为。我们可以这样做,设定自己的一个目标,选择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做的五件事,选择其中一件最有可能帮助完成这个目标的事情,并且投入最大的精力和注意力。
“当你试图在同一时间做不止一件事情时,你便削弱了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有效性。”我曾一直不相信这样的事实,并且自以为一心二用是可以的。但是昨天晚上我在上诗歌写作课的时候忍不住去看了书《当我足够爱,才敢失去你》。同时,还跟朋友在微信聊天。后来上完课,我也不知道到底讲了什么。书也看完了,感受也不深刻。大卫·洛克在他的《你的大脑在工作》中写到“科学家哈罗德·帕施勒表示:当人们同时在做两种认知任务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可能会从哈佛MBA的水平下降至一名八岁儿童。这种现象被称为双重任务干扰……教训很清楚:如果准确性很重要,就不要分散你的注意力。”
作者说的得很对——成功在于不断地做那些最有可能带来你所希望的结果的事。成功人士通过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或者说,通过创造有助于产生良好效果的行为模式,来增加实现自己所想要达成的目标的几率。
读完这本书,发现自己原来很废柴……女神这个词,貌似离我很遥远……不管如何,还是老老实实走出改变的第一步,去洗衣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