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问:总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她)
✅:学完第5问后,我的收获或感悟是:
“我们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这是我以前经常对孩子说的,也相信很多家长也同样说过N次这样的话。这就是说,我们做为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显得格外的可怜,总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牺牲者,好像这样说才会唤起孩子的感恩之心、怜悯之心、愧疚之心,从而激发孩子上进心。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并不能真正教育孩子,这样反而让孩子内心产生内疚,而不得不去听从自己的安排和要求,实际目的是为了控制孩子,让孩子听我们的话,同时我们还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
戴东老师把这种行为称之为:牺牲者的讨债式的爱。戴东老师在《艺善享书苑》的翻转课堂里讲的《教育子女八大智慧》中已经阐述的非常清楚,各位亲爱的们,咱们也可以去翻转课堂里看到更详细的内容。
戴东老师在课程里说:“爱一定是不能带条件的,所有带条件的爱都是阴谋”。
同时戴东老师也讲了爱的三个条件:
1、真正的爱是帮助他/她、支持他/她,实现他/她的梦想,而要求孩子实现你的梦想叫做贪”。
2、爱就是一定要让对方感受到。
3、爱是由被爱者决定的,不是由爱人者决定的。
想必我们都能明白这三个条件的道理。这就是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孩子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爱呢?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让自己的家族变得更强大,让家族的下一代变得更加强大,无条件的付出是每个家长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有时候会认为,自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太多太多,但是并没有见到成效,所以就会感到特别委屈。其实这就是坑洞原理,我们过去的缺失越多,现在想要的就越多,我们把这种填补坑洞的需求寄托在孩子身上了,把孩子投射成为我们填补坑洞祭台上的祭品,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同样在《艺善享书苑》的翻转课堂里,著名家庭教育导师郭立群的《高效能家庭的七大能力》课程里也有详细讲解。
特别是放下自己的工作,专门陪孩子读书的家长们,更要注意了。当我们全职做孩子的陪读,自然就丧失了自我价值,所有的关注点全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的一点一滴、一丝一毫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情绪,当孩子的成绩下降、不服从我们的安排、对我们有对抗等任何我们认为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因自己付出太多、牺牲太多,产生不平衡,然后给孩子带去情绪的干扰。然而,情绪的干扰是影响孩子学业的最大因素。孩子情绪一天被干扰,三天缓不过来,三天被干扰,半个月就过去了,这样的情绪干扰,对孩子的负性影响太大了。
“犬马皆有所养”,一个孩子来到人间,他是来承载他这个家族使命的,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财富、权力、地位,什么也带不走,而能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我们的下一代,只有我们的孩子。要坚信,我们的孩子是在风雨中才会成长,在挫折中才能够历练的更加成熟。
✅学完第4问后,我的计划或决定是:
1、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2、不替代孩子
3、转念,自己的付出是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更强大
4、学会真正的爱孩子,不带条件的付出。
5、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权利,孩子亦是,尊重孩子的生存之道。
6、改变“烈士”的心态。
7、收回对孩子的投射,给孩子自我生存空间与环境。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