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晴转多云
木禾: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挺不爽的。说给你听听,评评理。
建湖的一位张先生,最近遇到了尴尬又让人伤心的事儿。
当地一家农商银行招聘,张先生前去应聘,一路笔试、面试,夺得头筹。
伸直了脖子等了许久的张先生,怎么也等不来那份录用通知。
拜托了许多关系,才打听到:张先生的第一学历——偏低;农商行总部已经决定放弃这次录试人员。
What?
那张先生的第一学历是多少?你肯定要问。
人家是专科升本科,自学。
按说这样的人应该鼓励,应该是用勤奋换来喜悦,可偏偏故事不是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进展的,只能说我们的想法太天真了。
人家单位说了,第一学历不够档次,他们的银行要的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那他们为什么在招聘的时候不说清楚?你肯定和我一样,想这样大声地问。
人家说了,写的是招聘本科,张先生的最终学历是本科,但是,但是,重点他不是全日制啊!所以,宁缺毋滥,哪怕这次招聘只有张先生一个人符合最终考核的条件,哪怕浪费了筹备招聘的所有人力物力,也不能录用!
靠!靠!
你肯定跟我一样想骂人了,对不对?
是呀!不就不是全日制嘛,人家好歹也是本科,哪儿就比全日制少胳膊少腿了?哪儿脸上就写着“能力不如全日制”?
想想真替张先生叫屈。求上进自学成才,领了个本儿,原来还是要被社会歧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不是全日制的本科,就像妾生的儿子,怎么的都不能跟正室的子女争风头。
其实你不用劝我,我算是看明白了,咱们身边太多这样的事儿了。
有些用人单位,说起来是扩大招录的面积,在宣传的时候,说怎么怎么的为社会分担就业压力,基本上到最后还是不要让人进门的,走走过场摆摆样子。
当然,我说这话你可能觉得我偏激。
也有许多像你一样的普通人,是通过应聘的一次机遇而改变一些些生命轨迹的。
但搁张先生身上的这件事儿发生了,难免不让人有些想法,那家单位难道就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举一些世人皆知的事例,李嘉诚、比尔盖茨,又是有多少是被人们钉死在学历这根荣辱柱上的呐?
当然,我不是说不要努力学习,让后辈努力考上好的大学。能有实力考取还的大学固然好,但是如果给那些知耻而后勇的错过一次又一次机会的人,一条活泛儿点的就业方向,是不是更能给人,生的希望呐?
你大概又要笑我,开始忧国忧民情绪泛滥了?
哎!每每看到这些,我这伪愤青难免会唠叨几句。
我知道,你最能体谅我的愤青从何而来,是不是?
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