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什么车都有,三四岁就可以骑上童车了,想起我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过程真是曲折不易。
当年没有小型的童车,几乎家家只有二八的“大金鹿”。我爷爷也有一辆,是出行的主要工具。
我刚刚有车架子高的时候,在同学的鼓动下就想抓起来学骑车了。
最先学的是溜腿儿。用左脚踩着脚蹬子,右脚在地上蹬,然后站直了身子保持平衡滑行。
父亲怕我摔着,就扶着后座为我保驾护航。紧张不已的我眼睛只盯着脚下地面,东倒西歪,父亲就喊着,往前看,往前看,不要看地上。后来实在是他老腰受不了,太累,就给我绑了一根粗壮的大木棍,防止摔倒。
刚学的时候很有瘾,可是大人白天需要出行,只有到了傍晚,父母都收工回家了,车子才闲置起来。小伙伴们一个个相约推出自家的车子,后座都绑了一根大木棍,现在想想也算是一道奇观了。
由于大路上车多,唯恐出现危险,我们就在晒粮的场院上转圈练。常常把脚蹬子摔变形,没法蹬,必须用撬杠别出来才行。直至很熟练掌握平衡,甚至右脚踩着,用左脚滑行都不在话下。
有一回我去姥姥家玩,逮到了舅舅的车子。姥姥家门前是个很大很长的坡,于是我就从上面一路滑下去表演溜腿儿。
那条下坡路至少有四五百米长,如果从胡同里突然窜出个人或是车子出来,后果不堪设想。艺高人胆大,滑了一下午,居然无惊无险的,现在想想真是幸运。后来被舅舅发现了安全隐患,才制止了我的危险行为。
学会了溜腿儿第二部就是学叉腿儿骑车。
大金鹿中间有个三角形支架,可以从那里伸腿过去歪着身子骑。那跟溜腿儿完全不同,还得从头学起。大木棍依然不能拆除。
一段时间下来累的腰酸背疼,腿都麻了。摔了多少跤也不知道,但依然乐此不疲,有机会就抢过父亲的车子去练习。
渐渐的个子长高了不少,蜷着叉腿儿也委屈自己了,但还是够不着车座,那就是第三部上大梁杆儿了。
邻村与我村交界处有个大坝,那里人少车少,一目了然,于是成了我们学车的新场地。
大坝下有个鸡场,养鸡场的主人每天都要打扫鸡舍,清理一堆鸡粪堆积在大门口。以前我们经过那里都要捂着鼻子绕道走,为了练车子却不管不顾,居然可以做到视而不见了。
逐渐娴熟起来,我溜着腿儿第一次上大梁杆儿。激动又紧张的我死死的握住车把,眼睛盯着前方,微张着嘴,想告诉大家我学会了,却又张不开口,不想突然一下子拽掉了右手车把上的塑料套。
我顿时大惊失色,吓得大叫起来。小伙伴儿在后面也目瞪口呆,看着我左手扶着车把,右手死死的抓住车把的塑料套,径直冲进了粪堆。是的,没错,在大家的注目下,我冲进了那堆干鸡粪里。
伙伴儿们慌忙跑上来看我的伤情如何,知道并无大碍后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狼狈不堪,手掌和胳膊肘都是鸡粪,哭笑不得。
也幸亏有那堆鸡粪,不然估计得摔骨折了。
说起那段经历,引得儿子笑岔了气。 在他两岁生日那天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作为礼物送给他。
车后有两个辅轮,完全不必担心摔倒。也不用溜腿儿,直接翘腿上座,右脚较力一蹬,左脚顺势而上,即可前行。长大后他主动提出去掉辅轮,驾轻就熟,完全不费力就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