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西部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本次培训的最大特点是内容特别充实、非常全面,既有专家的精彩报告、名师的示范教学,又有参观实践活动、学习交流讨论,无论从政治素养、业务能力、还是认知水平、眼界见识方面,都是一场盛宴,是一次全面的提升,令人受益匪浅。
下面谈谈培训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报告和示范教学。
专家报告展示思想前沿,体现大师风范,令人醍醐灌顶。
在密集的专家报告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梁老师的报告,题为:新技术新媒体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报告从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两条脉络展开。既有理论思考的深度,也有实践探索的广度;既有前台的论点,也有后台的论据;既有古今中外的多媒体教学理论,也有海量的教学信息资源。李老师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把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进行了深度的融合,教学视野宽广,学术功底深厚,突显了名师的风范。
可以说,李梁老师的报告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他的报告给我的启示有三:一是思政课教学必须了解深层次的元概念: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课程目标是什么?明确了最根本的问题,才能决定思政课程的内容和方法,才能使我们始终围绕教学的核心,不忘记初衷;2.通常我们认为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在课堂中内容和媒介是一体的两面,媒介是非常重要的,绝不是辅助;3.根据认知规律,教师的目的就是对知识进行保持和迁移,所有有助于保持和迁移的方法都是可以去尝试运用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是在一次次试错,一次次通过语言和方式与学生建立连接,连接成功则学生接收和接受,连接不成功,学生就无法接收,更谈不上接受。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去建立最有效的连接,使学生产生长时记忆,甚至变成工作记忆,这样课程才能成功。
同时,李梁老师的报告带来了视觉震撼,李老师强调教学就是思想的传递,思想建立在收集资源的基础上,收集资源就需要不断学习。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教学过程,其中技术手段被大量运用,这堂课总共只有两张幻灯片,但每张幻灯片上设置了很多链接,每个链接打开的幻灯片又有很多链接,如此类推,不断链接,就像进入了一个海量资源库,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呈现幻灯片、视频、图片,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方式,而是鼓励刨根问底,不断深挖。资料不但特别详实,而且紧跟时代,贴近大学生的关注点,明星、电影、动漫,古今中外,轶事趣闻,应有尽有,资料既有趣又有料,吸引力极强,李老师带领大家将问题层层推进、深度解析,一堂课下来,教学资料的丰富让人叹为观止,讲解的深度广度让人震惊,最后的结论令人心服口服,教学效果极佳。用一句话表达我听李老师报告的感受:“给我一个链接,我可以撬动地球;给我一张幻灯片,我可以连接全宇宙”。震惊震撼,赞叹佩服!
示范教学精彩纷呈,尽显名师风采,令人耳目一新
根据培训安排,我们先后观摩了四位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的示范教学并聆听了他们的教学心得。每位老师虽然风格各异,但也呈现出共同特点:教学特色鲜明、学理功底深厚、语言生动流畅、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转换精准到位,课堂驾驭掌握能力强。这应该就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质,值得我们学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获得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清华大学李蕉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闫芳洁老师。
李蕉老师的授课属于精雕细琢型,在团队支持、教练指导下,她的授课大到思路厘清,教学设计,材料选取,逻辑推演,语言表达,小到课件设计制作,语气姿态,停顿转身,都经过精心策划,反复推敲,不断演练,正是这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能呈现出精致的课堂,这既是教学,又是演讲,更是表演,给听众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激荡,灵魂的触动。真是一堂精彩深刻的思政课。之后李蕉老师又呈现了比赛准备的过程,正如“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堂好课亦是如此。反复的思考、琢磨、修改、润色,最终打磨出精品课程。李老师的授课艺术令人折服,她死磕教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值得学习。
李蕉老师精彩授课视频:请在优酷网搜索“李蕉”即可
相比李蕉老师的精细化打磨,闫芳洁老师的教学属于朴实动人型,她的讲授直接来源于平时教学,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闫老师的教学非常接地气,她善于找到学生的痛点和困惑点,毫不避讳地面对问题,一针见血地直指核心,抽丝剥茧地给予分析解答,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解痒止渴,令人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之后,闫老师分享了她的教学心得,展现了她对教学的用心和用功,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坚定执着的职业理想,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日积月累的思考实践,都是上好思政课的必备要素,也是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努力方向。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都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堂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思政课,都凝结着老师对事业的挚爱、对专业的深爱和对学生的真爱。另外,教学竞赛赛什么?根本的决胜因素还是科研,“用科研推动教学”绝不是空话,没有科研,没有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充其量是个优秀的教书匠,思政课教学仅仅堆砌资料是不够的,还要有深度,要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对理论问题重新梳理和归纳总结,用理论说服学生打动学生。上思政课并不难,但上好思政课实在不易。通过感受精彩教学,比照优秀教师,促使我们观照自身现实,引发深度思考,从而探索提升路径,成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