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父亲节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
这个节日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和“母亲节”平衡一下,感觉无论是父亲还是我们,对于这个节日都没有太多渴求,你送礼物给爸爸,说句“爸爸我爱你”,别提多害臊了。
而妈妈们,不但乐于过节,对于儿女们的感恩祝福很是受用,还要发到朋友圈晒一晒,加入全民炫耀的和谐大军。
两个相对应的节日,气氛如此不同。
在这里,我就不得不科普一下父亲节的由来了:
1909年,有一位叫杜德夫人的参加母亲节庆祝集会的时候,突然觉得“不对啊!爸爸那么伟大,为什么没有人给爸爸们庆祝节日呢?”她大感不公,于是写信倡议美国政府设立父亲节,这个节日就应运而生了。
这位杜德夫人何许人也?为什么只有她意识到父亲很伟大呢?
原来杜德夫人年幼时母亲亡故,父亲一直未娶,独自抚养大6个儿女,所以她能为父亲鸣冤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是我必须要说,杜德夫人的经历实在太个性化了,这样的经历放在一位母亲身上,大家会感慨“真不容易,真厉害,就像谁谁谁的妈和谁谁谁的妈和谁谁谁的妈一样”;放在父亲身上,就只剩“真不容易,真伟大,我简直想不出还有哪位父亲像他一样”了。
所以父亲在家里的存在感,真的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01
大多数家庭,父亲是经济支柱,却不是精神支柱
在我们的文化里,父亲总是这样的形象:他沉稳强大,有肩负起家庭的臂膀;虽有照顾妻儿的柔情,却寡言少语不善沟通。仿佛只有这样,才有父亲的威严。
我父亲这些年开始陷入回忆里,不停说他过往的经历,我爷爷的故事,我外公的曾经,和家人、朋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不少人因此心生疑惑甚至恐惧,也有一些人生出了轻视,因为他已经“威严扫地”,成为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头子了。
我其实知道,他在寻找他在这个家里的位置。
曾经的他和大多数人的父亲一样,每天忙于工作,内容包括出差、接待、会友、喝酒,在家的时间,他要么埋头书房练字作诗,要么沉于电视不言不语。
虽然偶有机会,他会和我们姐妹俩聊聊诗词歌赋人生哲学,但是我们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和妈妈聊的。
退休之后,他失去了过去人生中最重要的位置,回到家里,过去的兴趣爱好突然成为他唯一能做的事情,这种无法选择的失措感对于一个有过风光的人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而我们,已经习惯有什么都和妈妈说了,长久的不沟通,也让我们不知道和他说些什么。
职场上他是中心,可是家里的C位,是妈妈。
02
不是当了爸爸,就真的是父亲了
市场上关于备孕的书都是给妈妈写的,哪怕写着“夫妻”也都是以“妻”为重,女人因为身体的变化,从怀孕开始就已经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渐成长,为承担母亲的责任做好了准备,我们不太能体会和理解男人在这个过程中生理和心理都经历了什么。
我怀孕的时候买过一套“男性备孕手册”,描述了一个男人听到自己快要当爸爸之后的惊喜、焦虑,到真的成为爸爸之后的惊慌和甜蜜。这位细腻的男作家写这本书就是告诉其他男士们,从此以后有一个小生命会叫你“爸爸”,但是你离“父亲”的实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孩儿她爸当然没看,我试图借给几位预备爸爸好好学习,不出意外的话当然也没看。
而我认识的大多数女性朋友,从备孕就开始看书、上课,线上线下咨询、参加培训。
不对比了,男人是否能真的成为父亲真的都靠天分吧。
可以说,很多爸爸们,其实都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人,这种不成熟不随着自己的“爸爸”身份而改变。
一个成熟的人有什么特质呢?
我觉得在家庭关系中,至少是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敢于捍卫自己的利益的人;而不是被动地等别人来认知ta的需求,来满足ta的利益。
不成熟的人,对于自己的需求和利益都采取被动的立场,别人如果没有主动去关心给予,ta还要反过来责怪别人。
很多父亲都是这个样子,不主动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喜好,等其他人去猜,没猜对就闹别扭。
比如送礼物吧,我们给妈妈选礼物,会知道妈妈最近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烦恼是怎么从一堆选项当中挑出最合适那个;给爸爸选礼物的烦恼就是,选项太少。
03
我们和父亲,可能都受困于刻板印象
说到家庭关系,我最先想到的一个样本就是《红楼梦》,里面没有一位父亲是讨喜的,特别是贾政,他是中国父亲一种很典型的模样——戴上“成熟”的面具把自己置于神龛,等着子女来膜拜,不能接受自己是个平凡人。
当我们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对于这种“父亲权威”,只有服从和反抗这两种态度。当我们自主生活之后,我们还能有第三种选择——了解。
我们不知道爸爸曾经经历过什么,他的生存模式是什么样子,我们就不会知道他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原因是什么,变成这种那种的行为模式有着什么理由。我们了解的越多,就有更多的机会理解他。
小时候我们很容易觉得爸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仿若超人的存在。慢慢长大,我们会发现,原来爸爸也会情绪失控,原来爸爸也会不知所措,原来他看待事情的眼光是那么不成熟。当我们有了这些发现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失落感,也很容易因此把爸爸的光辉形象全部推翻。
所以,当我们察觉到爸爸的“不成熟”时,请记住两句话:
1、成熟这件事,与年龄无关
2、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
如果两代之间,必须有一方是成熟的,我们做子女的不妨承担起这个责任来。如果我们都不想长大,就别要求父母必须长大。
每一个工作,都会有休息的时候,而“父亲”是一个没有休息日的职业,对于一个成熟的人而言,驾驭这个身份已经是很累的事情了,对于不成熟的人来说,还要加上“戴上成熟面具”这个高难度动作,那真是又痛苦又辛苦。
所以,当他偶尔想要放假的时候,我们作为家人可以用一个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既不要强行把他架到神坛上,也不要因为他的偶尔松懈而轻易否定他。
04
不要追求活成“模板”的样子
我常常觉得,中国太善于也太追求活成某种“模板”了,比如一个幸福的亲子模板常常是“和父母亲处成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我不确定这种“无话不说”的亲子关系是否真的没有代际问题,我可以确定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一定是全家人一起演出来的。
人生的不同阶段,一定需要有不同的人际关系占据当时的重心,父母,也有退场的一天。
我不喜欢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也不喜欢听父母内心的小秘密,更不愿意充当父母的小姐妹或好哥们。
如果是和闺蜜,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说自己最近迷恋哪个男明星,埋怨彼此的丈夫“要他何用”,我不是很愿意听自己的父母抱怨另一半,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只把妈妈的丈夫当成她丈夫,而不去想“原来我爸居然是这个样子”。
说这些,我是想要告诉有一些朋友,如果在这个日子你因为看到很多人营造出自己和爸爸关系很好、很铁的氛围而黯然神伤时,你一定要知道,和爸爸的关系不仅仅是只有“无话不谈”这一种。成年人的生活,一定要有做自己的空间,与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界限,只要你和爸爸维持一个双方都自在的方式就好了。
就算是你实在无法和父亲相处,那就减少相处机会吧。中国人常常要求“血缘”相近,关系就必须亲密,我觉得大可不必,两个成年人,最需要照顾的是自己的情绪,处不来就别为难彼此了吧。
我能够想象很多种和妈妈相处的模式,但不太了解其他人怎么跟父亲相处的,我很想知道,你和爸爸会聊些什么?怎么聊?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