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绑带脱胶了,衣服边角开线了,书籍页面破损了,伞骨部分折断了,背包拉链坏损了,抽屉拉条卡住了……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琐事,为了简便、省事,我们往往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即丢掉,重新换一个。
理由很简单,东西坏了换一个就好,何必去浪费时间再去修补一个旧物品呢?买一个新的不是更好吗?
这时,老一辈的同志便会站出来,说道:这东西挺好的,干嘛扔了啊?修一下还能用,别浪费。
其中,以我外公为重要代表,他是老革命,经历过苦日子,他的房间就像个回收站,各种破纸箱、破工具、破盒子、破报纸等堆积如山,虽然东西都很破,但他坚持修补后继续使用。
每次家人想帮他清理,都被他炮轰一顿。在他看来,那些都是他的“宝贝”,扔了是暴殄天物。
小时候,学校放假期间我都待在外公外婆家,外公教我用掉在地上的米线粘补不小心被我撕破的书籍,教我用各种奇葩办法赶走寄居在藤椅里的蟑螂(这可能也算是对藤椅的一种“修补”吧),教我耐心待在一旁看他修理坏了的闹钟和烧水壶(我始终没有学会这两项手艺,所以只能学会在旁看着)……
如今,外公老了,家里维修的担子由我老爸接棒,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理科生,灯具、柜子、门锁、电器等维修皆不在话下。
老爸每次都能一针见血指出损坏缘由,凡是被老爸认定修不了的东西,那绝对是报废品一个了。
当年,我家的钢琴脚踏板踩不下去,老爸虽然五音不全,艺术细胞为零,但还是凭借自身过硬的维修素质和本领帮我修好了,我不禁佩服的五体投地。
还记得有次我卧室门的吸铁石坏了,我和小刘两眼抓瞎,不得不远程求助老爸,但遥控指挥并未有效,最终还是等了几个月,老爸亲自上门维修才解决了问题。
可惜,这门手艺在我和小刘的手上断了,我俩都未能传承其中的精髓。
有时,我会感慨,老一辈的动手能力好强,什么都能修,关键也愿意修。
修补的能力是手艺,是否愿意修补是态度。
我发现,曾经修鞋的老板因为无力支付店铺租金而搬走了,附近街道唯一能修伞的老大爷也因为不许摆地摊而被赶走了,缝补衣服的店铺也门口罗雀……
这些手艺人虽然不见得有多高超的技术,但足够满足我们修补的需求。可从他们的生意情况来看,大家修补的需求正在逐步下降,甚至可能不久后他们也将淡出社会的视野……
也许,东西坏了可以决绝地丢弃,可生活中不仅有损坏的东西,还有损坏的关系、损坏的梦想、损坏的心灵……
损坏的关系中,比如婚姻,当今社会离婚率如此之高,是为什么?
可以看成是一种个性的解放,不再把婚姻当做束缚,不再被这段关系捆绑,而是勇于追求感情的自由。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相处太随性,不愿用心经营和维护这段关系,不珍惜的同时甚至随性放弃,不留任何挽回的余地。何曾想过有裂痕时试图修补?
损坏的梦想中,比如某个想要达成的目标,想要去的地方,想要前进的方向,一旦遇到挫折或荆棘,便宁愿亲手把自己的梦想打碎,轻言放弃。
更有甚者,甚至怨天尤人,埋怨上天的不公、社会的不公、生活的不公。何曾想过重拾破碎的梦想,通过自身的坚持和努力圆梦?
损坏的心灵中,比如受过伤害的心、缺乏关爱的心、饱受折磨的心,任其破碎,任其伤痛,不愿意给它一点滋养,最终生命也会枯竭,如同行尸走肉……
好在,东西可以修补,生活也可以修补,如果你不具备这项“手艺”,可以向他人求助,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去修补,包括自己的人生,以及每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