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一首传颂千古的名诗,但奇怪的是,这位写下中华第一思乡诗的诗人总也不回故乡。
是忙吗?不是,他一生都在旅行,也没有承担多少推卸不了的要务,回乡并不太难,但他却老是找陌生的路去跋涉。
置身异乡的李白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乍一看,置身异乡的人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其实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恰恰相反,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想,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乡愁越浓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愿意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简直成了一种可怖的循环,结果,一生都避着故乡旅行,避一路,想一路。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你看,表面上,他已四海为家。而心底,却总是重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