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看到了梁文道的《常识》,家里床下面翻出来的。是一百来篇梁老师的评论合辑。从2014年考北大大传(传播学学硕)到 两年前考北大深圳研究院新媒体方向再到一周前考的华中科技大学mjc,可以说我一直在回避着新闻评论,总觉得评论好难写啊。读了《常识》可能我这辈子都达不到这么旁征博引,但是有一种找到“知己”的感觉,同龄人中很少有人能够理性的看待这个世界,愤青居多,却说不出个自己除了群氓的狂欢还能有什么其他方式爱国,还有一些人是怀疑犬儒的态度冷嘲热讽(这句话是看到《日本,搞清楚你反对的对象》这篇第一段这么描述的)。我能理解愤青要么是单纯,要么是太不单纯,披着爱国的外衣做着谋私的事情;我也能理解怀疑态度的,有的是标榜自己客观,有的是自卑,还有的就是希望自己显得冷静,不同于别人,有点文化中的亚文化、越轨文化的那种感觉。或许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而这样复杂的心理与表现,在之前的人生中我都能见到、都能理解,总是感觉他们都有自身的缺点,但是却说不出来哪里不对。看了《常识》虽然不能让我彻底解惑,但是能有那么一点点见到光亮的感觉。好像真的有人跟我想的一样,不过人家是饱读诗书的学者,看到问题的深处,或许不是最深,但最起码能让我这样的小女生不再孤单,不再觉得没事儿瞎想是一个浪费时间的行为,也让我有了继续思考下去的理由。
今天的目标是能够把《常识》通读完,好久没有完成读完一本书了,我的性格就是没有耐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好多事儿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力而失败,而自己又不甘心,推倒重来,再推到,再重来,浪费了不少光阴。从我辞职准备这第三次考研的时候,我依然开始了蠢蠢欲动的“害怕失败”,不过马天坚定地陪我,让我慢慢的相信自己。即使今年没考上,也不着急工作,我可以养活自己再考一年,想想当年,可能就是没钱吧,如果第二年还考北大,上岸的概率不知道高多少,而且当时的自己是那么充满激情与梦想。现在也不迟,每个人都忙着向前奔,方向错了岂不是越奔越远?不如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方向。
这应该不是第一个账号,我记得两年,哦三年了,还有两天就2020年了,三年前我注册了一个写的是考研专业课的答案模版之类的东西。今年备考的时候我在这里搜到了李子柒的文章,搜到了胡泳老师相关评论,觉得还挺惊喜的。之前一直觉得知乎不错,后来发现也是有限,之后认识了哔哩哔哩,也是视频总类挺多的,文字肯定不行。像北大吴靖说的,这是一个技术、景观、商业构成的视觉泛滥、视频爆炸的时代,人们丧失了长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段话考试之前还背了一下,现在开始模糊了),这要是到三月份复试还没开始捡起来,估计又浪费了。记忆总是这么快消失,真的好伤感,白背了。
还记得在阿拉善盟京新高速第五项目部的后山戈壁上看《曹林新闻评论》当时也是挺喜欢的,却没有今天《常识》的震撼或者是感动,要不然当时也会情不自禁写下现在这般潺潺文字吧。话说好怀念那个时候,单纯,像隔壁的天一样蓝,对于未来有太多美好的幻想,一步步走来,从未害怕过吃苦,但是吃苦的方向搞错了。而且我开始怀疑是否真的吃苦是一种成功的途径,还是不自觉的“自我的救赎”?谁知道呢,大部分人都是这么稀里糊涂过来的吧。
现在是1300个字,华科复试是3000字的评论,那是看多少书能攒下来的字啊。突然想起要看看墨墨学长之前的评论视频。
今天新东方老师雅思班的给我打电话了,询问我考雅思的报班意向之类的。英语一直是我的痛。每次考研都是败在英语,不是初试就是复试,这次我想勇于推翻它,不要再恐惧英语,听说读写都给自己一个交代,不是难事儿,不要总是因为这个原因阻挡了自己前进的道路。就像害怕失败,总是伤口愈合了再重新启程,就像缺钱,总是得养活自己再追求梦想。这次我不再像以前一样害怕,被打倒后马上爬起来,或者主动找到敌人,打败他!
先说这么多,今天看完《常识》再来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