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没有看过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混用的文章,看三毛《翻船人看黄鹤楼》确实也让人耳目一新。刚开始阅读,以为文中三毛和“我”是两个不同人物,看下去才发现是同一人,这样的叙述方式,作者是要凸显什么呢,也许是对情绪的一种宣泄。我们发现文中几处用第三人称三毛来表述时候,场景进行更换,愤懑的情绪表露无遗。
听过黄鹤楼上看翻船--幸灾乐祸的歇后语,倒是没听过翻船人看黄鹤楼,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看着别人取笑自己,倒是怒火中烧,这就不难理解作者取此题目的缘由。
文中的“我”并未掩饰乃世俗之人,自己也是受不住物质诱惑的小女子也,这也是直白的,并未如有些人跳出五行看人间似的自命清高。这和三毛的率真的个性倒也相像。
梅先生绝对是一个吝啬小气之人,从三次结账就应该看出。第一次咖啡馆让我结账可以理解为他的健忘,第二次结账,我让他结账,他竟然瞪了我一眼,而且是慢吞吞地去,这心中是怎样的纠结。第三次结账,装醉以至于让我付账,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浮现在读者面前。
我去梅先生公司里偷记厂家电话并联系,这段把一个善变,为利而择机的“我”给刻画出来,这倒也说明作者对人性的刻画并未遮遮掩掩。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不违规,没有违法法律原则,谁都可以做,也许道德并抵不住物质和金钱的诱惑。
文章中的我在生意场上可谓处处碰壁,为了这笔生意赖着脸面和梅先生再谈,事情的发展并未如我所情愿,总是出现各种问题,不得不让人怀疑我做生意的能力,也许每个人总在寻找那条最合适他走的路,屡败屡战并不见得是一件值得称赞的行为。
可是,故事的主角并不为自己的失利而收手,而是不知悔改地想东山再起,这是自讨苦吃怨不得谁,现实生活中这类人并不少见,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适当时收手和变通,这才是明智的。而所谓的翻船人看黄鹤楼产生的愤懑情绪,那是自找的,总比翻船人见不了黄鹤楼的结局好些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