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在我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还没入座的K姑娘愤愤地说,“好不容易周末出来约个会,他不是被微信打断就是被电话骚扰,或者是捧着手机哈哈大笑……”,对男友的控诉如洪水猛兽般滔滔不绝。等位点菜时他跟K匆匆说一声“你挑你喜欢的,我都可以”,然后注意力又转移到了手机屏幕上,接电话,发短信,回微信……顺便“恩恩”回应着K小姐,忘记眼下是跟女友的约会时间。
用K姑娘的话说“手机像一个隐形的小三,穿插在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时间,无处不在”。
男友从事医疗器械销售工作,不论是周末还是休假都离不开手机,吃饭、散步,甚至睡觉前他都在盯着手机,对于这种“无可奈何”的工作需要她却不能有更多的抱怨。与其说是他在陪伴她,毋宁说是她在陪他玩手机。
而她也只是众多手机“受害者”之一。
02
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在朋友聚会上。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在聚会上经历着“见面寒暄——拍照——修图——发朋友圈——等待点赞——回复朋友圈评论”这样的怪圈,隔着手机跟社交网络里的朋友聊天互动,忘记了此刻坐在身边的人才是你此次前来聚会的交流对象。
等车间隙、点餐空挡、通勤途中……手机把我们的时间空隙填补得满满当当;网购下单、外出订车、娱乐购票……手机和各类运用把生活各类大小需求囊括其中,在丰富和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大肆侵吞我们与身边人面对面沟通的亲密时间:亲朋团聚,年轻人在低头刷手机;亲子时间,父母在低头刷手机;情侣约会,面对面低头刷手机……曾几何时,低头刷手机也成为我们下意识的动作。
03
2003年有一部电影叫《手机》,主人公严守一在享受手机带来的通讯便捷的同时,也因为强大的手机功能引发各种麻烦而导致患上手机使用恐惧。
那时的手机还只是一部脱离固定电话能满足基本通讯需求的移动设备,如今,手机已经是像电脑一样集通讯、社交、娱乐等媒介于一身的智能设备,它对于个人时间和生活空间的侵吞更是令人堪忧。
据360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依赖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日均解锁122次,57%的手机用户每天使用时长达2.5小时以上,晚期手机依赖症患者(每天使用手机超6小时)高达12.4%,这意味着除了必要的睡眠时间(约8小时),12.4%的手机用户的清醒时间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时间是在使用手机,这些时间当中,除了传统的电话通讯功能(占比50%)外,20%用于聊微信,25%用户刷微博、看电影、打游戏等娱乐活动。
04
我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客厅电视必须是关闭状态,全家人必须都坐在餐桌上吃饭,因为白天大家出门的时间各不相同,一般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坐在一起吃饭。
期间也无非是聊聊大家一天的工作情况,有趣的遭遇或者各自的烦恼。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起吐槽或者一起决定家里的大小事情,这画面在我长大后很多年里依然觉得非常温馨,成为我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一家人吃饭时该有的状态——仅有的一小时吃饭时间是一天中难得的一家团聚和给以彼此倾听以及商量家事的时间,高质量的陪伴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全家老小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智能手机,而我们家依然保持着吃饭期间电视关闭、手机不上餐桌的习惯。能在一起清净地吃饭,是一种非常温馨的事情。
别让手机过多得侵吞了你的生活空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都需要高质量的陪伴。在我们拥有不多的陪伴时间里,请放下手机,了解孩子一天的收获,倾听老人攒了很久的唠叨,细听恋人的趣闻或者烦恼……而这才是高质量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