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说话吗?”
“说话谁不会?”
“就不爱听你说话,听不懂你啥意思,太罗嗦,还爱得罪人,听着就烦……”
“会说话”,是产品犬的必要技能,我们一般称作“善于沟通”。善于跟老板沟通,善于跟开发沟通,善于跟用户沟通……
这不奇怪,因为产品经理本身就是要很好的理解和执行公司战略,并且说服“其他人”产生绩效的。
对于“善于沟通”这一点,我面试的所有产品经理,简历上都有这一条,蜜汁自信。的确,这个能力很难量化,没标准,不就是说话吗?谁不会?
“会说话”还真的可以被评价,在我们说一个人是否会说话、善于沟通的时候,其实在评价他的三种能力,“会说话”是三维的!
1. 总结归纳的能力
说话是大脑思维的表达,一个人语无伦次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因为嘴不利索,是因为脑子里就是乱的。把一件事情表达清晰的前提,是与之相关的信息在大脑中经过了“结构化”,变得更加有条理。这个过程并不是被嘴巴引导的,《罗辑思维》不是罗振宇的即兴表演,他是一个团队经过事先严整的策划,最终才通过罗大V之口表达出来,其实是群体智慧归纳的结果。
说到这我想到一个现象,有些人喜欢“故作神秘”,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反倒让人有世外高人的感觉。这时候要注意,腹黑一点,他是不是在掩盖自己混乱的大脑?
2. 语言表达能力
最典型的例子,我们身边的程序猿GG(我叫哥哥有点亏心)。这是一群有着最强大脑的奇怪生物。每天被if、else、elseif……充斥着大脑。谁要说他们脑子乱,等于在说“你不是这块料”。我们可以观察,那些优秀的程序猿GG通常不乏木讷寡言之人。跟他们沟通的时候,我们经常怀疑他们是不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了解程序猿的人都知道,他从“人体输出设备”中发出的“语音信息”,其实只是大脑核心处理器运算的一部分结果(不包含计算过程)。他们是不清楚你为什么不理解他说的话的,因为他希望你也如他一样的具备运算能力。这时候,我们所谓的“不会说话”,其实只是说他们不善“表达”。
3. 愉悦他人的能力
人都有感性的一面,谁都喜欢听别人夸赞恭维。长得胖的叫丰满,瘦的叫纤细。年轻的叫青春洋溢,年老的叫成熟稳重。外向的叫活泼开朗,内向的叫温柔知性。长得漂亮的可以说她惊艳,长得丑的可以说她亲切。这个,不是骗人,叫委婉。恭维只是愉悦他人的初级阶段,因为我们工作中经常希望别人接受对立的观点,或者解决棘手的问题。这时候不是把事情讲清楚就OK了,让小伙伴能愉悦的工作,保持融洽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一面恭维一面打击,只能是打个巴掌给个甜枣,最后只会说你虚伪。使人愉悦的能力就不能有巴掌,一切都是温柔的抚摸。我们是心灵按摩师(咳咳,是心灵哈,我们不做大保健)。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三维呢?额……多吃木…,啊不是,我说的是会说话的三维能力。
第一个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提升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这里一半的决定因素在你DNA形成和智力开发阶段就已经决定了,有些人天生就是脑子好,你想半天想不明白的事,他一下子就反应过来,就是比你快,就是比你严谨。我们回到“会说话”这个结果上,如果没有天生的好脑子,还想有可供表达的结构化信息。那就一个办法,培养总结归纳的习惯,比别人多花时间多思考多总结,不随便下结论。每次带着稿交流,时间久了或许就能脱稿了。
第二个就容易多了。主要训练两个方面,一是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说对方的语言。如果对方不理解,就问问哪里不明白,或者换一种方式表述。有时候我看见一个人说事说不清楚了,就一次次的重复,声音加大,吐字更清晰,结果对方还是不明白。拜托,不明白又不是因为听力的问题,是因为你们的基础认知不同啊。所以,找到认知差异的点才是关键。第二个方面,是要补充自己语言词汇的不足,换句话说就是解决“词穷”的问题。要让对方容易理解,就要用最贴切的词汇来表达。这方面,我认为多看书是最好的办法。
第三个能力,愉悦他人的本质不是让你变得更加虚伪,口蜜腹剑。是要培养我们的“同理心”,你不是天天吆喝着产品经理要善于“洞悉人性”吗?了解一个人,用他最舒服方式来表达,理解他的难处,也让他感受你的善意,避免建立心理对立面。但要注意,尽量少犯错误,态度也解决不了信任的问题。再有诚意的沟通,也抵不过“朝令夕改”给人的打击。至少不要经常因为自己的低级错误给他人带来麻烦。否则,在别人心目中你顶多是个没有能力的“老好人”。路遥知马力,这里我不赞成玩套路,这应该是一个修炼人品的过程。人品好的人,不光是做事讲究,同时不该有“语言伤害”。来吧!用你的语言,按摩他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