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到,立冬峭,立冬来了吃饺子。
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之“立冬”,是冬季第一个节气。
很多地方,都有立冬时节,吃饺子的习俗,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立冬是饺子,来源于“交子之说”。
立冬,是秋冬节气之交,所以要吃饺子。
饺子,原名“娇耳”,起源于医圣张仲景时代。
在我国北方,都说立冬吃饺子,冬天才不会冻耳朵。
民间更有“好吃不过饺子”之说,可见,对于饺子的喜爱。
今日立冬,进补有二忌
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
立冬节气,是一个进补的好时节,但是,此时,进补有讲究。
一忌:盲目进补
进补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牛羊肉、乌鸡、鲫鱼。
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二忌:虚不受补
立冬进补,要防虚不受补的现象。
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虚实,而定如何进补。
有一个原则很关键,就是健益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
为了防止冬季进补的“虚不受补”,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作为“引补”,如:淮山芡实瘦肉汤等,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立冬时节,做好四件事,驱寒补气,为过冬打好基础
季节交替之时,是养生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立冬,正值秋冬交替,此时,做好养生工作,为健康过冬,打下基础。
下面这几件事,尤为重要,切不可忽视。
第一件:饮热茶,调脾暖胃又驱寒
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此时,要注意防寒驱寒。
热茶水,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对于调理脾胃,十分有益。
茶疗,调养脾胃,首选小植物草药茶,具有独特优势,可理气和胃止痛。
立冬后,常用一些养胃小植物,泡水代茶饮,还可暖身驱寒,助力健康。
红苏子叶茶,泡水喝,可缓解脾胃气滞,促消化,减少胃部不适。
很多人,天气一冷,就容易犯胃病,胃胀、胃痛等。
此时,用红苏子叶泡水喝,有助于缓解,中医认为,红苏子叶可暖胃,能缓解脾胃气滞,胸闷,腹泻,呕吐之证。
立冬后泡上一杯,不仅有益胃部健康,还可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
刺玫菊茶,泡水喝,可暖胃驱寒、止痛,有益胃部健康。
《纲目拾遗》曾记载,将其阴干,冲汤代茶服,可治肝胃气痛。
刺玫菊,是一种野生小玫瑰,性质温和,药用价值高,对于胃部健康有益。
经常用其泡水喝,可健脾降火,能治腹中冷痛,胃浣积寒,顺行血气、安神、通便,降火气,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轮回,能活血化瘀,可缓和情绪。
所以,立冬后,经常泡上一杯,暖胃驱寒,还可疏肝理气,改善心情。
第二件:热水泡脚,加点料,驱寒又补肾
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以冬寒之气养肾”。
说的是,冬季气候由凉转寒,人体要让肾气变得旺盛,来适应这一变化。
寒与肾相应,最易损耗肾的阳气,肾的阳气一伤,冬季人就容易生病。
因此,立冬后,要注意驱寒护肾,养肾固精,温补肾阳,保护肾脏健康。
寒从足下升,肾经来于脚底,保护双脚,对于养护肾脏,十分有益。
用热水泡泡脚,可防寒驱寒,并有助于肾脏健康。
热水泡脚,可驱寒,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脚底的穴位,有助于促进肾脏健康。
睡前,用温度38℃-40℃左右热水,泡15-3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在泡脚水中,加点“料”,养肾补气效果更佳。
泡脚水中,还可以加点生姜水,可驱寒,温肾助阳。
生姜,辛温解表类,祛寒解表,且毒副作用较小。
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泡脚水还可加点肉桂花椒水,祛湿驱寒,温补肾阳,对于因肾虚所致的四肢浮肿,具有缓解作用。
花椒,祛湿又驱寒。肉桂,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功效,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药物吸收。
第三件:水果,蒸着吃,促消化
立冬后,开始进补,滋补品难被人体消化,易出现消化不良。
此时,多吃点水果,如梨、苹果等,可以平衡消化功能。
但是,立冬后,天气寒冷,吃水果,要注意降低凉性,最好蒸着吃。
水果蒸熟后,会降低寒性,并且,有些营养物质,还可发挥更好的作用。
蒸熟的梨,不仅会去除寒性,梨皮也会变得略苦,但燥润肺效果更佳。
并且,梨籽中的木质素,属于不可溶纤维,而在加热后,会在肠道中被溶解,将有害的胆固醇揪出体外。
苹果,生吃,能够较好保持苹果中的维生素C。
但也有研究发现,苹果煮熟后,所含的多酚类天然抗氧化物质含量会增加,抗炎杀菌更佳。
并且蒸过的苹果,口感酥软,含有钙磷铁以及多种胡萝卜素,可生津开胃止泻。
所以,苹果蒸煮后,食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四件:晒晒太阳,呵护阳气
阳气之于人,就好比太阳之于自然。
自然界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人没有阳气就会减寿。
阳气,被称为“生命之根”,人体阳气充足,才能光耀五脏六腑。
寒气易损耗人体阳气,诱发疾病,要注意守护人体阳气,提高抗病能力。
晒太阳,是补阳气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最合适的位置是后背的督脉,还有头顶的百会穴。
督脉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阳气。
晒后背,让督脉有比较高的温度,对养护阳气都是有帮助的。
晒后背的时间,在40-60分钟左右为宜,出少量汗、微微困倦效果最佳。
晒太阳时,要让自己安静、定神,找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静静地晒,或者听些典雅的音乐。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
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
晒此穴,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