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基本释意即不受限制和阻碍,不论从哲学政治社会学心理学任一领域,学者们都有太多的见解和研究,无需赘言,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想起它是因为对个体来说,自由的状态简直太难得了。
绝对的自由当然是不存在的,在不侵害别人的前提下,一个人的自由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积极自由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是主体意义的存在,而不是对象,自身行为由理性及自觉的目的所推动,而不是被其他人决定和驱使。人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三个叛逆期,即宝宝叛逆期、儿童叛逆期、青春叛逆期,这是个体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壮大,一个人年纪不小了却没主见,这样的情形是很糟糕的。一个人没主见,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就惯性的以别人或者所谓的主流认知来指导自己的问题。然而你终究只能是你自己。
消极自由就是没有受到别人干涉或没有受到人为的束缚。这个其实好难,所谓身不由己就是最常见的表述。从每天早晨能不能自然醒,到晚上能不能安然睡,每天都在经历各种情形和事件。不被束缚,就得具备不受束缚的本事。
20年前的一节英语课,老师和我们说,21世纪的非文盲需要具备三项技能:英语、电脑和开车。然后我就汗颜到如今,迟迟没有考驾照。昨晚上等车时候说好的末班车又不见踪影,还小郁闷一下。几年前看一篇文建议最好要自己开车,因为出行自由带给你的不只是便利,它能拓展你的活动半径,通过行动自由使意念更自由,你的身心状态也会因此更自在,甚至际遇都会不一样。我家的区位状态是,下楼就能逛商业街,扬手就有出租车,走两步就有大小站点和客运站,找车位反而费点劲,交通便利了,自驾需求少了,可也消磨了远行的欲望。人还是需要多走走,过宅容易丧,容易憋闷,身体需要活动,心灵需要放空,身心都可以从自然和外界吸纳所需。
其实出行少对我是表象,不自由也算悖论,根源问题在于财务不自由。一动地方甚至一动心思就要花钱,不敢花,瞻前顾后,不会投资甚至无力投资,对机遇视而不见,很少投资自己,这容易陷入死循环。说到底,好好挣钱才是王道。
今天看了简友的一篇文,标题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我都解决不了”,底下留言火爆。当然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如果不用钱,肯定会各种复杂,延伸下去又是一个超大话题。有意思的是,大家都是过小日子的,在预算内最大化满足自己的需要是聚焦点。而满足自身需要,就得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要是不知道,选完了后面十有八九要后悔。这篇文写陪人买车的经历,说因为好看搞一个山寨的保时捷,很容易不在修车的路上就在加油的路上;明明喜欢有动力的,却选了个刚好够用的,没准会抓狂到骂街。 认清自己的需求,真挺难的。因为人对本我的认识绝非抽象的概念,不可能剥离了人的情感,是好感还是恶感,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排斥。只有坦然的承认、欣然的接受, 不自我排斥、拒绝、烦恨,才能在接纳中认识真正的自己。
国人都有买房情节。要有个自己的房子,对好多人都是刚需。想要大房子,刚不刚需得看多少人住,可以笑我胆小志短,我就觉得房子太大打理费劲还太空荡怕人。住的敞亮是需求,可多大算大,多小是小呢。适不适合自己,生活习惯和周边环境更重要吧。买房寸土寸金,当然人喜欢大的也没问题,不背负本不需要的压力也对,银子可以攒别的梦想,生活不易,况且还有未可知。
篇幅有点长了,从简。民以食为天,既然聊小日子,就得提饮食自由。虽然理想状态是餐食供给专业化,但现实是哪有那么多盒饭、馆子和食堂能叫人随时随心吃的顺畅。现实状态啥样,此处略去万字吐槽。我是近两年才意识到饮食自由的概念的。能把自己喂得好,这个得肯花心思,还必须克服懒惰和锻炼动手能力,更需要凝聚对生活的热爱。每遇厨艺好的,不管美不美胖不胖,我都奉上大写的——服。捣鼓点好吃的出来,也开心得想给自己拜一个,觉得自由又多了一点点。
真的好不自由阿。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