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丽莎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写到: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故事中,托马斯是拥有“神经衰弱”类似病症的男人。他无法接受任何人在他身边睡觉,哪怕她不发出一点点的声音。对他来说,那是一种无形之中的折磨。是以,造就了他拥有数多位情人,却不和其中任何一个同居的情况。

     直到,特丽莎的出现。她打破了他的原则,当她辞去乡下的护士职务,跑去找他时,托马斯受到了震撼。这当然不是他没有从数不清的情人那里感受过如此热烈又毫无保留的爱。恰恰相反,他因此而困窘。他不愿意负担起这样一位本应是露水情缘的女孩。

      他爱她,他枕侧唯一的对象是她。他又是花心的,贪心的和萨丽娜保持着情人的关系。

      女人的占有欲让特丽莎的神经逐渐敏感、脆弱。那是一根隐形的无处不在的弦,随时随地都会绷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松弛下来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此,特丽莎也变成了托马斯开头一般:有一点风吹草动她都要醒一醒。

        看不见的因子疯狂席卷了她的大脑,她变得越来越丧失思考能力。连一件指甲盖大小的事都要为此抖上一抖。

        这和梅里尔·弗勒德,梅尔文·德雷希尔提出的囚徒困境也有相似之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彼此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两年。

       事实上,囚徒更倾向于彼此揭发。也就是说,他们更多的是怀疑对方的表情,推断对方的动作。往往这些看不见的“轻”又会让他们得出——他已经告发我了的结论。无论是在爱人间,还是在共同作战的同伴间,一旦被“轻”所负担,压垮他们便指日可待。

       有时候,看的见的重并不一定可怕,而轻却往往带给人毁天灭地的伤害。

      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故事,讲得是杞人忧天。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担心天会掉下来,最后担心死了。这也是触摸不到的“轻”压倒他的!

      于是,更加明白压倒一个人的,决计不是她所经历的重,而是她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的轻。当然,这种轻必定是日积月累,深入骨髓的。那么,我们如何去把握这随时随地都能压倒我们、杀死我们的轻?像特丽莎一样的女人是不是可悲可怜毫无意义?

答案是未知的。

但在特丽莎眼里,那绝对是她不可磨灭的生命的痕迹。

或许,“遇上方知有”。

      末尾,用米兰·昆德拉在书里写过的一句话来结束,“迷途漫漫,终有一归。”愿所有人不忧不惧,不慌不忙,庭院深深,终有归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分支语句提供了一种控制机制,使得程序具有了“判断能力”,能够像人类的大脑一样分析问题。分支语句又称条件语句,条件语...
    博为峰51Code教研组阅读 921评论 0 0
  • 兔子瑶瑶阅读 154评论 0 0
  • 2017年,公众号更新廖廖几篇。 懒惰的借口很多,比如,我并没有打算以经营公众号为生,没有生计的压力,自然也少了很...
    鱼小圈阅读 2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