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一直以为,写作是技巧,更是天赋。
大学时,有个小伙伴,散文写得极美,被老师当范文读了又读。
我羡慕地去问她:“你都读什么书?”
她说:“一直读教科书啊,大学才开始读课外书。”
我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我10岁开始读《复活》,11岁用一个暑假读完了老爸攒了10年的《山东文学》,为啥还是写不出好文章来?
一个信念从此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写作,需要天赋。我没这个才华。
我为此自卑了很多年。
研究生读中文,虽然我非常喜欢文学,但还是选了语言学。
工作后,以写字谋生,我也从来不敢在业余写文,从来不敢投稿。
因为我害怕出丑,我觉得自己写不出好的东西。
文学,我只能放在心里暗恋。表面上却装作毫不在意。
直到我遇到《成为作家》。
读完后,我如遭雷击。
神啊,为什么不让我早点看到这本书?
它瞬间击碎了我多年的执念,用诚实的探讨和真实的案例告诉我:
写作,首先是个心理问题,是个认知问题。只要你建立了对写作的正确认知,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
2
作者说,从我们开始读书,我们就沉溺在了别人的写作里,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这是很悲哀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的经历和你恰好相同,没有人的结论和你一模一样。你有独特的经验,只要你分享出来,就是最好的原创作品。
什么是写作?写作的本质,是从自己的角度,写出我们看世界得到的点滴体会。我们对世界充满深情,所以压抑不住地想要表达。这种表达让别人产生了共鸣,我们就是成功的写作者。
所以关于写作,我们第一个需要牢牢建立的认知是:写作,从原创开始,坚守自己的格调,拒绝模仿陷阱。
这和我们的固有观念背道而驰。
我们来简书混,难道不要先抄彭小六、剽悍一只猫等大神?
我们写公号,难道不要先抄咪蒙?
老师不是这么教的呀。老师说了,先找个最适合自己模仿的人,然后疯狂地去抄他,小抄抄文字,大抄抄逻辑,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
但很遗憾,《成为作家》说服了我。
模仿是没有前途的。彭小六随便写一篇《在北京的1天,我学到了这几点》,阅读量近万,小红心两三百颗。好友跟着写,我在北京看到了什么,阅读量和小红心都很惨淡。
模仿会妨碍我们发现自己真正的格调。简书的鸡汤干货文,让几个写手封神。我刚来的时候,一直跟着模仿,每天耗费很多时间,两三天才熬好一锅鸡汤,但收益惨淡。在满屏鸡汤中,我的鸡汤变得冰凉,有没有人看全凭运气。
后来,感谢心理版主编lekli,他请了签约作者金芽儿来给大家作分享。金芽儿有一句话惊醒了我:要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我才开始想,我的方向在哪里?
我做过大学老师,做过省部领导的文字秘书,洞察和分析能力,才是我的核心优势。我擅长解析作品,可以快速发现一本书、一个人最精华最本质的内在,这是我唯一能贡献给世界、贡献给读者的价值。
于是我开始写《红楼心理》系列,才慢慢有了自己的读者。
3
写作,像任何其他职业一样,会遇到挫折。
迟迟写不出第一个字,第一篇文章。
突然写出了一篇爆款,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喜欢,然后再写大家又不喜欢了。
写着写着,没的写了。
写出了开头,但无论如何写不下去。
我们困惑不解,于是把这种种现象归结于:灵感。
灵感这个东东,来无影去无踪,是背锅的好材料。
作者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写作中的四种困难,本质都是微妙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害羞让我们不敢开始,害怕不能重复成功的焦虑让我们不敢放手去开启新领域,追求完美的个性,让我们断更。
所以关于写作,我们第二个需要牢牢建立的认知是:用强烈的写作愿望,去克服我们有可能经历的羞辱感,坚持写下去。
羞辱感是一种微妙奇特的心理感受。我们都害怕它。
我们喜欢,考试前说我都没复习唉,结果考得很好。我们害怕,人人知道我在通宵K书,结果不及格。
“这个人真可伶,这么努力还这么差”,比“这个人很差,是因为他不够努力”更可怕。
但克服羞辱感,人才会进步。
我们都知道,斯蒂芬金在成为名作家之前,不停地被拒稿,在洗衣房赚1美元的时薪,但坚持写作。太太从垃圾箱翻出他的弃稿,才有了他的成名作《魔女嘉莉》。
我们都知道,李安在拍出《卧虎藏龙》之前,6年没有工作,在家里做饭、带孩子。妻子鼓励他,坚持电影愿望,才有了今天的世界名导。
我们都知道,JK罗琳的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连续投了12家出版社,全都被拒绝了,后来终于出版时,首印只有500册,但罗琳坚持,才有了今天的全世界哈利波特热潮。
这些励志故事,我们都知道,但轮到自己,还是很难受。
但是没关系,让我们觉察,克服,勇敢地写下去。
4
写作人最大的困境是,没有素材。
我们为了获得丰富的激发,大量阅读各种故事,大量接触各色人等,为我们的作品注入源头活水。
为了讨好读者,我们通常这样开始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同事……
我有一个朋友……
我有一个实习生……
但作者告诉我们,素材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发现的眼睛。平淡乏味的日常生活里,也有取之不尽的素材。随心所欲的白日梦里,更是隐藏着伟大作品的线索。关键是,你要像孩子一样好奇,像老人一样睿智。
所以关于写作,我们第三个需要牢牢建立的认知是:用孩童一样的新奇和敏感,滋养我们的无意识。用成熟、温和、公正的睿智建立我们的意识。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一个作家的核心气质。
一个好故事是怎么写出来的,无意识和意识各司其职。
无意识负责感受和创造。让自己退回到5岁孩子的状态,睁大眼睛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奇。每天早上起床,在不是很清醒的时候,随心所欲地写下你想写的任何东西。
意识负责审查和批评。文章写好后,放一段时间再去客观地审视,发现自己的天才和欠缺之处,不断修改臻于完善。
我问过很多作家,“你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是你决定的么?”
他们常常会说:“一开始是,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写作的迷人之处,你将创造一个自有规律的世界。
这是一个造梦空间,你的素材、想象力和理智,共同构成了世界的规律。
5
当然《成为作家》还告诉了我们许多具体的方法。比如:
早起1个小时开始写作。
没有写完一部作品的时候,不讲给别人听。
作家读书,要读两遍,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
这些方法都可以尝试,但不是唯一的技巧。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重新建立了对写作的认知,燃起了写作的希望。
愿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心灵如繁花绽放,为世界带来各种独一无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