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古典。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思·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用古典的话说: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想看到的世界。
我们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们脑子里面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模型,然后根据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生活。我们往往把这个称为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定式”。这个看不见的“镜片”加上一套固定的“思维程序”所搭建的内在世界模型,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le)。《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一本清单书籍,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阻碍我们实现自我的心智模式,即“思维里的墙”。当你我遇到困难时,来书里找一找,看看是不是被自己搭建的墙困住了,又该如何突围。
有哪些障碍呢?就像天主教有七宗罪,本书中也列举了七堵墙。
第一堵墙 安全感
墙的样子
各种我们以为能带来安全感的东西。它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一栋房子,不见房子不结婚;可能是鸡肋的工作,诸多抱怨,却不敢放弃重新来过;可能是婚姻或爱情,已然伤痕累累,仍死死抱住不放手;又或者是别人贴在我们身上的标签,却让我们着了魔,比如“女司机”之类。
风暴来临,躲在墙角里,可以让我们获得一时的安宁。可是,总是躲在墙角里,我们就看不到风雨过后美丽的彩虹。我们需要走出来,看看外面明媚的阳光。
怎么破墙而出?
第一步,浅层次地冒险。尝试6招快速提升安全感的方法:
小范围地冒一冒险
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珍爱生命,远离恐惧
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做成功日志
面对恐惧,触底反弹
第二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问自己两个触底反弹的问题:
l 如果我失败了,新来代替我的那个家伙,他会怎么办?
l 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去做呢?
最重要的,安全感不是拿回来的,而是给回来的。
第二堵墙 没兴趣
墙的样子
口头禅“没兴趣”。这些“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怎么破墙而出?
生命就好像镜子一样,有趣之人对生活保持着极高的投入度,全力拥抱,生活也全力拥抱他。做一个有趣的人。
真正完全地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就像练瑜伽时,教练说认真地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你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
寻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第三堵墙 成功学
墙的样子
这堵墙普遍地存在于各种毒鸡汤中,例如:
人人都能成功。
各种“只要… …,就能成功”的句型,比如坚持就能成功,努力一定能成功之类。
怎么破墙而出?
认识大众的成功,是通过比较建立的。而只要有比较,就会有高低之分。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混得太惨也是。大部分人,还是过着不太成功也不太失败的日子。
重新定义自己的成功:成功就是越走越近。如果你有一个梦想,那就去捍卫它;如果你有一个目标,那就去争取它。走起来!当你走在人生的路上,没有必要去羡慕那些走在高处的人,也没有必要轻视那些走在你后面的人,因为成功不是生命的高度,成功是生命的速度。成功在你此刻的脚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第四堵墙 终生事业
墙的样子
只有确定了一个所谓的终身事业才开始投入。
只看职业的艺术照:只看到该职业光鲜亮丽的一面,看不到背后的辛酸苦辣。
做完美的职业规划,或者刚好相反,根本不做规划。
怎么破墙而出?
去尝试。尝试总是冒险的,而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
选择的策略: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个之前,不要作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这就是最好的“选择”模式。
用很小的代价了解职业的真实信息。方法包括做一个在职人士的职业访谈,尝试一个与目标职业相关的培训,进入一些专业职业论坛或者博客群,看招聘网站和公司网站,找一些职业数据库等。
做职业规划,但也注意趋势和变化:
a) 应该有一个20年的梦想,尽可能大一些,尽可能抽象一点。因为你知道20年是很长的时间,可以发生任何事情,这个计划主要以你的梦想为主。
b) 给自己一个不超过10年的理想,这个计划主要以培养和发展你的核心竞争力为主
c) 瞄准一个5年内能达到的目标,细分成为3年的职业计划。详细地了解你和这个职位的差距。这个计划以务必达成的执行为主,同时给自己一个PLANB。
d) 把你的规划保留下来,每隔一个月看一看,让自己保持进度。
e) 每隔半年停下来回顾你的计划。
选择职业时,考虑职业的未来价值。平台、资源、眼界、机会、好老板、失败的经验,这都是未来会升值的潜力生命股票,年轻的时候,即使牺牲点别的什么立即可得的利益,也要购买这些东西,它们会在未来的时间里面,增值百倍。
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你需要精细的计划;在你听说的范围之内,你需要大方向的规划;而在那些你连听都没有听到过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就像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杰克船长手中的罗盘,为什么?因为那个罗盘,指向的是你的梦想所在地。有了梦想罗盘,航行者最终能走出去很远很远,穿过那些风暴,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漂泊者则被梦想诅咒,一辈子胡乱漂泊在海上。
第五堵墙 开心
墙的样子
受害者心理:
自己的喜怒哀乐、失败成功全都掌控在别人手里,别人一旦碰触到了自己的痛苦按钮,自己就只能痛苦不堪;
都是别人的错:这不关我事,那也不关我事;
幻想绝对公平的世界。
怎么破墙而出?
对于改变不了的外界环境或者事实,我们至少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不为别人的错误买单。对于你能改变的不公平,尽力改变之。本书中给出了拆除“受害者”这堵墙,走向开心的几个步骤阶段。
- 后知后觉
a) 找到自己的受害者情景,即你在什么时候感到最无力,比如有些人面对情感纠葛时无力,有些人则是面对服务态度不好时感到特别愤怒;
b) 找到受害者故事背后的模式,故事的模型大概是“我面对XXX时,特别没有办法,因为… …”
c) 给自己一个新的掌控故事,给自己写一封信,“如果这一切发生在你身上,我觉得你可以做的是… …”
- 当知当觉
a) 尽快意识到自己情绪;
b) 让自己与这种模式待一段;
c) 尝试拆掉它。
先知先觉
不知不觉
第六堵墙 幸福
墙的样子
- 我只能像父母、亲人和爱人期望的那样生活,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不幸福。
怎么破墙而出?
全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过得幸福,而且拥有自己的幸福。他们只是想要看到你的那条路的希望。所以让你的父母停止质疑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开始你的行动,然后用事实证明给他们看!
在人生的董事会上,你永远是自己最大的股东。和你的父母对于“你”这个公司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占有一定的股份。他们有权利发言,有权利表达观点,而你也有义务认真倾听、考虑。但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
你可以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工作、设置好的方式去竞争、设置好的方式去交换,但是一定不能按照社会设置好的方式去幸福。
第七堵墙 等待
墙的样子
等待,或者叫拖延。西方人说: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
开始爱好者,或者叫半途而废/常立志者。
怎么破墙而出?
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他只需要你尝试。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坚持与耐心。
开始做。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不妨试试看一个坏的开始吧。因为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而完美的开始,则永远都不会来到。
写在最后
古典在《跋 拆掉思维里的墙,看到光》里讲了两则我们都听说过的新闻,一个是人体器官买卖,另一个是富士康九连跳。
德文版《老子》的译者,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的名著《在轮下》里说:“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甚至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在轮下,我们能做些什么?
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正好看到网上的文章,《毒舌高晓松怒批清华博士学霸:名校跟技校没什么区别》,拥有法律、金融、新闻传播三项清华学历的学霸,为毕业以后做什么而困惑。高晓松怒斥道: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而是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努力告诉我们今天生活得不幸福快乐的原因,归咎于历史、社会不够美好,而更多把重点放在我们的内心模式。但是成为一个自我掌控、幸福的人,并不意味着就要两眼一抹黑。调整心情,天天傻乐,那是一种罪恶。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今天身处的这个社会,真的可以通过你我的努力,再好一些。
读书学习,学会爱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后慢慢地爱更多的人,努力用自己平凡的生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