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账户:每个人在心里,把同样的钱分门别类地存在了不同的账户里。企业,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用户从最有钱的账户里花钱。
心理账户中,最主要的三个:
1、意外所得账户
意外所得的钱,往往放在意外所得账户,人对于这个账户的钱,花起来,是相对不心疼的。即,来得容易,去得快。而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花起来肯定是要心疼的。
比如,花了大量时间写文章获得的稿费,不舍得花,绝不会放在意外所得账户。
比如,彩票中奖的奖金,意外所得,得来的特别容易,放在意外所得账户。
比如,平时给小孩子钱,如果小孩感觉这钱来的特别容易,也是不会珍惜的,花起来特别大手大脚。
比如,税务部门减税的目的是刺激消费,但是,如果以减税的名义实施,结果大众依然认为这个钱本来就是我的,不会刺激消费。但如果收完税,再以奖金的名义发放回来,就不一样了。
所以,家长是不是可以在给小孩零花钱上面花点小心思,让这个钱得到的不是那么容易呢?比如,通过一些努力的付出,才能得到这笔钱呢。
有文章说,不建议让小孩通过做家务的形式获得报酬,会让小孩产生一种错觉——只有有回报的事情,我才会干。没有回报的事,我就可以不干(感觉做家务有回报天经地义)。
所以,我觉得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多种形式一起使用,并不是所有要小孩去做的工作都是有报酬的。比如一些简单性的事务性工作,就不应该有报酬。
比如,很多人有个下意识行为,发年终奖后,花钱明显大手大脚了。自我意识这个年终奖是意外所得。
针对这个问题,必须要意识到这个年终奖是自己辛苦一年的所得。没有全年的辛劳工作付出,不会有这笔年终奖。而且一旦发放,马上把钱处理掉,总之采用各种办法让花钱变得没那么容易。等花这个年终奖的意愿没那么强烈时(随时间的推移,任何意愿都会相对冷却下来),再进行合理的安排。
2、情感维系账户
为了维护亲情、友情,或者为了维护其他的一种人际关系所花的钱,多数放在情感维系账户里,从该账户出,消费者往往比较容易接受,花起钱来的心理阻力没那么大。
同样都是比较贵的物品,如果买给自己,就觉得心疼,不舍得买。但如果是买给别人,比如给老婆、老公买,给领导买,给客户买,给老人买,给小孩买感受是不一样的,花钱的意愿就强很多,所以很多商家在卖点上绞尽脑汁。
为啥说现在创业的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赚小孩的钱呢,就是因为现在的家长在小孩身上花钱非常大方。因为自己小时候受穷,物质不丰富,没有享受到花钱带来的乐趣,所以特别想在小孩身上花钱以得到一种心理满足感。
即使像一些普通的饮料,比如会员果粒橙,广告内容都是在一家人团圆的场景中喝果粒橙呢。
3、零钱账户
对于整钱,人心理上认为是用来干大事的,是不愿意随便花掉的。但一旦破开成零钱,这些钱花起来就随意多了。
给小孩钱,最好给整钱。如果给零钱,小孩容易形成花钱的习惯。而一旦给的是整钱,小孩反而容易养成存钱的习惯。
给老人钱,反而要给零钱。因为如果给整钱,老人不舍得花。如果给零钱,花起来就容易的多,而你给老人钱的目的就是让他花钱,而不是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