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鄙视那些说自己穷游,1个月只花10000块就周游10国的旅行。”
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朋友们鄙视我的鄙视,觉得我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一个朋友辞去了在青岛月入8000的工作,她说要去流浪,追求自由。
这几年,“热爱旅游”、“环游世界”几乎成了每个人的爱好和梦想,穷游也成了大众追求的旅行方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于是,很多人心痒难耐了,有的辞了工作,有的向父母伸手,揣着那一点钱和满心的期待,背起行囊,昂首起航,因为“人生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我这位朋友用1个月,只花了10000元就走遍了10个国家。那段时间我几乎被她刷屏了,每到一个地方她一定先发朋友圈,有点像是90年代的“到此一游”,只不过是变成了网上打卡。
自然,给她点赞的人很多。很多人羡慕她去过那么多地方,看过那么多美景,佩服她说走就走的勇气,还有很多人向她讨教用这么短的时间、花这么少的钱、去这么多个国家旅游的秘诀。
她在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可以想象她旅行的质量也不会高。不仅是吃住的质量不高,还包括她的时间质量。她的“穷游”把时间都花在省钱、找路、拍照、修图、、发朋友圈之上,她根本没有时间好好享受旅行的乐趣。她的乐趣更多的是在朋友圈的羡慕里。
如果像她这样只花一点点钱,受很多苦,去很多个地方打卡就叫做“穷游”。那我鄙视这样的“穷游”。
她说是去追寻心灵的解放,她见识了世界的另一面,也得到了自由。
是这样么?我看未必。这样的旅行不过是逃避和跟风罢了。
逃避大都市的压力和寂寞,跟随全民爱旅游的风气。
我看到她为了省几十块的车费,而选择搭乘夜班车,在车里颠簸几个小时,明明累得要死,但一到旅游景区,立马跟打了鸡血一样生龙活虎。为了拍一张美照,花半个小时凹造型,再花半个小时美图,然后发朋友圈。
“拥抱远方自由的空气……”这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她最新一条朋友圈,配图是她在大海边的背影和沙滩上的一串脚印。
谁说自由只在远方?对于别人而言,我们的当下就是他们的远方。心灵的自由从来就不是一定要身体去到远方。
我不知道远方的空气里有没有自由的味道,但我知道马尔代夫的海风里也一定也有海腥味,她在马尔代夫住的廉价房也一定比不上在青岛的家。
心若自由,哪里都是晴天。
其实不一定要跑到那么远去寻找自由,自由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太累,下班回家的时候顺便去书店逛逛,闻一闻书卷气也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厌倦了都市的尘埃,周末的时候去郊外走走,看看树,听听鸟叫,也一定很惬意;受够了一个人的寂寞,约两个朋友出来见见面,聊聊天,心情也会变得很愉快……
有多少人是真的为了找到自我,就像是僧侣的修行,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去旅游?
又有多少人像她一样,为了被赞,为了在朋友圈里过上让别人羡慕的生活而去旅游?
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旅行的意义绝不是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去最多的地方。
旅游可以,在经济实力不充分的时候,穷游也可以。但是,请不要为了旅游而旅游,更不要打着追求自由的幌子,不负责任的辞职,留下一堆烂摊子。你可以说走就走,但请用一种负责任的方式,不要让家人担心,不要给别人造成工作负担。
与其活在别人的点赞和羡慕里,不如活在当下真实的快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