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了解到,课题分离是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然而很多人虽然认可了课题分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不可避免的陷入到干涉或者被干涉的怪圈当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课题分离和自由的关系,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1.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慧慧是公司里的行政助理,在工作中她早就习惯了察言观色,最近她却苦恼不止。因为新来的上司,特别爱发脾气还蛮不讲理。
慧慧感觉自己的工作陷入了僵局,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无法讨上司的欢心。
和她有同样烦恼的还有晓彤。她和同事们一起聊天的时候,总是想办法找每个人喜欢的话题。别人提起一个新话题的时候,晓彤也抢着随声附和。
可是有同事却在背后说她处事圆滑,不能交心。晓彤知道后很伤心,她不明白为什么努力想办法讨好每个人,却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为什么慧慧和晓彤会陷入苦恼之中呢?
阿德勒解释说,像她们这样看别人的脸色工作,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都是非常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所谓自由,就不要害怕被别人讨厌。
在上次共读中,我们提到了“课题分离”的话题。上司不讲理、乱发脾气,这是他应该处理的课题,作为下属的慧慧,既没必要讨好,也没必要委曲求全。她能做的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处理好自己的课题。
对晓彤而言,她要费尽心思去讨好所有人,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即使有人不喜欢,那也是别人的课题,并不是我们能掌控的。如果认为自己付出了,别人就应该喜欢自己,这是典型的回报式思维,也是干涉对方课题的表现。
生活中,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总会有不喜欢我们的人。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只会束缚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自由。
阿德勒说,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这种勇气,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简单,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2.勇敢争取自由
前一段时间,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因为染发、打耳洞的一组图片登上了微博热搜。一时间,黄磊夫妇的教育问题也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如何在规则之下让孩子享受更多的自由,这是每个家长面临的问题。对于大部分的孩子而言,在中学时代染发、打耳洞这都是不能被允许和接受的。
很多网友也提出了质疑,黄多多作为明星的孩子,也算是公众人物,这种自由是否值得倡导。
阿德勒提出,对认可的过度追求,容易扼杀自由。
拿黄磊夫妇来说,他们最可贵的地方在于,没有因为自己是公众人物,而对多多设定太多的标准。
他们把孩子当成了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好奇心,并给予了适当的引导,让多多可以更加主动和自由地成长。
很多父母总是以单一刻板的“乖孩子”标准去衡量和定义孩子,要不就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
他们希望孩子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可孩子们却很难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如很多网友在质疑多多头发问题的时候,母亲孙莉反而很淡定,她觉得女儿的头发没什么问题。这种不怕女儿学坏的强大自信来源于黄磊夫妇的自由教育。
自由是有界限的。世界上没有无规矩的、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这也是为什么多多染发、打耳洞也丝毫不影响她在各方面优秀的原因。
相反,很多父母推崇的所谓“自由至上”,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由孩子自行发展,把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绝不是黄磊夫妇所坚持的“自由教育”。
阿德勒提醒我们,随心所欲不是自由,有能力对抗自己的欲望和冲动才是真正的自由。
真正懂得自由的大人,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更不会允许孩子为所欲为。他们会给孩子有效的引导,鼓励孩子勇敢地追求自由。
3.改变自己
很多时候,当我们下定决心去改变人际关系时,别人的看法、态度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我们也因此找到了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大卫的妈妈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爸爸在娶了继母之后,就很少管他了。后来他跟着爷爷一起生活。
高一那年,爷爷去世,大卫和父亲重新生活在一起。原本就对父亲有怨恨的大卫,和父亲冲突不断。高二的时候,大卫放弃了学业,自己到社会上闯荡。
没有学历的大卫,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打拼得很辛苦。受委屈的时候,大卫也很想有人能关心安慰他。可是他从来没有接到过父亲的电话。
时间久了,大卫渐渐习惯了一个人扛下所有的痛。而他的心里,也越来越恨自己的父亲。
大卫常想,如果不是父亲的不负责任,或许自己的人生不是现在这般模样。
阿德勒的目的论认为,大卫和父亲关系的恶化,并不是因为父亲的不负责任。相反,是大卫有了“不想和父亲和好”的目的,所以才会以父亲的不尽责为借口。
那么,大卫为何要有这个目的呢?
因为不修复和父亲的关系对他更有利。当自己的人生不顺利的时候,大卫就可以把责任归咎于父亲。
你或许会问,就算是大卫有这个目的,他父亲对孩子不负责任这总是事实吧?
阿德勒指出,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但如果大卫能认可目的论,那么他们的关系就有可能恢复。因为人际关系的修复之卡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大卫改变了目的,事情就容易解决。
有一天,大卫接到了一个电话,是继母打来的。继母告诉大卫,他的父亲得了癌症晚期,希望他能回家看一看父亲。
就在那一刻,大卫决定放下怨恨,好好陪伴父亲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用课题分离的理论来看,父亲对待大卫的态度,不是他能掌控的,但是大卫有自己的自由,来选择如何对待父亲。这次大卫选择照顾好这个世界上他唯一的亲人。
后来有一天,父亲对照顾他的大卫说了声“谢谢”,并且还说,对对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感到内疚。
这让大卫很震惊。因为大卫决定回来照顾父亲的时候,并不是抱着让父亲感谢或者给他道歉的目的。大卫从未想过改变父亲,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那天以后,大卫和他父亲的心结都打开了。多年以来的父子关系终于在这一刻达到了和解。
很多人认为,人际关系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靠自己是无法改变的。但阿德勒纠正说,首先应该是自我改变。对方是否变化,那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事情。
不要试图改变别人,也不要被认可欲求所束缚。我们要做好课题分离,把人际关系的“王牌”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结语】-
今天我们了解到,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不为别人的期待而活。真正的自由,就是要懂得课题分离,不畏惧被人讨厌,不随波逐流。
然而,很多人认为课题分离是一种非常孤独的生活方式,他们担心和他人失去联系,被他人讨厌。
明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怎样才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在更广阔的天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
-【今日话题】-
每个人都想要追求自由,享受自由,黄磊夫妇的自由教育在网上引发了热议。你怎样看待自由教育?你的父母又是怎么教育你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