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的名人很多,但最出名的应该是宋太祖赵匡胤了。
赵匡胤本是后周柴荣麾下的一员大将。公元959年,柴荣在征伐辽国之时,突发疾病,不久后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仅仅六年。柴荣第四子,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
公元960年,三十四岁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了柴宗训的帝位。建立了大宋王朝。
公元976年,年近五十的赵匡胤基本完成了统一大业,分裂政权中,只剩下一个北汉。在宋军征伐北汉之时,赵匡胤突然病死在了皇宫中的万岁殿。
关于赵匡胤的死因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继承赵匡胤皇位的人并非赵匡胤的儿子,而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在那个传子不传弟的古代,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实在是匪夷所思。
关于赵匡胤的死因,千年以来,争论不休。主要的争论也就那几个。
其中在斧声烛影的传说是这样的,有一天,赵匡胤与赵光义在屋里喝酒到半夜,侍从看到烛光下有闪烁的人影,听到有斧头落地的声音。第二天,赵光义走出了屋子,赵匡胤驾崩了。这个传说最假,赵光义虽然嫌疑很大,但是后来的赵光义明显不是昏君。拿着斧子砍自己的亲哥哥,我认为赵光义是做不出来的,即便他有心,也没那个胆子。
还有一个传说是金匮之盟,说是赵匡胤在世之时,就已经按照母亲的要求,决定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并将传位诏书藏在一个金匮之中。
金匮之盟的传说也是有很多漏洞。
有人说赵匡胤是为了防止出现像后周,幼主继位,政权不稳的局面出现,才让位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然而,赵匡胤去世之前,他的儿子赵德昭,已经24岁,已经成年。四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都已经不能算是幼主了。
至于听从母亲要求,死后让弟弟赵光义继位的说法,简直离谱。赵匡胤也算是一代雄主。国家大事,怎能听从妇人之见。再说了,赵匡胤的儿子以及围绕在儿子身边的文臣武将能轻易让赵光义继承大统?
可是事实就是这么奇怪,赵匡胤的儿子们没有反对赵光义继位。
在我看来,赵光义篡位的几率是很大的。但是,不应该是斧声烛影那样。
早在篡位之前,赵光义就做好了一切准备,而且赵匡胤没有丝毫的防备。十九日,赵光义趁着与赵匡胤喝酒之际,趁着赵匡胤没有防备,毒杀了赵匡胤。古代帝王,不会轻易留宿他人在宫中过夜的。二十日清早,赵匡胤病亡。二十一日,赵光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基称帝了。
如果不是提前做好了准备,赵光义不可能在一日之内就完成登基的一切准备。
估计赵匡胤的儿子们是同时得知赵匡胤驾崩与赵光义登基的消息的。想反抗,也已经来不及了。只好默认了事实。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在四年后,跟随赵光义征伐幽州之时,受到赵光义的斥责而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