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时去某公司面试,不是什么世界五百强,但在当地省会还不错。经过前两轮面试,人事专员通知了我三面的时间。当天在公司三楼的等候区还有一些其它岗位的面试者,不同年龄的人。我跟一个年龄相仿的小伙聊了起来,聊着聊着竟然发现,丫跟我是应聘同一岗位的。然后感觉双方说话,就有一搭没一搭了。
不多久,我和他被同时叫到,由一位人事专员引领来到一扇推门面前。推门进去后,好像是一个大的会议厅,纵长几十米,宽也有十几米,却不像一般会议厅一样有很多的座位,屋顶的吊灯照的人明晃晃的。在离门口较近的右墙边的沙发上坐着一面的年轻女人事专员,二面的那位四十多岁的女人事主管,还有两位中年男人离得比较近,面相稳重,其中一位身体自然的坐在老板椅上。
我的内心闪过一瞬间的懵逼,有点始料未及的气场扑面而来,因为地方太过敞亮,觉着自己从进屋后的一举一动都尽在对方眼里,但多年的心理历练让我很快恢复放松的状态,
人事主管示意我们两个坐在对面的沙发上,然后笑容和气的跟那两个领导模样的男人介绍我和另一个小伙。
谈话很随意,没有很严肃的面试的感觉,照例简单做了下自我介绍,我下意识的笑着说,自己和另一个小伙儿在外边聊着天却没想到是应聘的同一个岗位,而且还被同时叫进来。
因为我清楚我们两个是竞争关系,面试人员却设置成这样的局面显然是故意而为。倒不如用这种方式点破它,缓冲一下同台竞争者的尴尬和紧张气氛,这样谈话反而变得自然而敞亮。女主管和另几个人相互看了一眼笑了笑,显得有点出乎意料。
B和我们聊了不少,聊了些家庭情况,个人现状,问了一些和专业相关的问题。我保持着轻松而不失稳重的语气,我知道,面对那些比你成功的人,除了专业能力,保持应有的尊重和自信以及不卑不亢的态度反而更容易获得认可。
B问我有什么爱好,我说就:“跑跑步打打篮球看一些课外书。”他接着问,你都看什么书。
我没怎么想就说:“罗胖子的。”说完突然意识到这么说有点不妥又怕他们不知道在说谁,赶紧改口,用坚定的语气说:“罗永浩。”
B和老板椅上的男人A就哈哈哈笑起来。
B接着问:“你都看什么种类的,有没有看什么经济方面的书?”
我说,“看得挺杂的,历史的,军事的,还有一些新生代作家的小说。经济方面的,最近在看吴晓波的。”
说吴晓波的时候我有点心虚,因为看得他写的东西并不多,但是相比于其它经济方面的作者,他算是印象比较深的了。
B笑了笑缓缓说,“吴晓波属于比较前卫的,他经常发表一些经济方面的言论。给你推荐一本(具体什么书给忘了),挺不错的,你回头可以看看。”
这时A面露狐疑的表情,和B讨论说:“吴秀波不是演员嘛!”
我没说话,心想自己的发音是有多不准……
沉默了几秒,A用略微严肃的语气说:“我问你两个问题你来答一下,第一个,你觉着43中的学生和其它学校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二个,你觉着你在大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记着自己说了不少,大概就是围绕着些素质培养,思维方式,胸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角度谈了谈看法。
坦白讲离开后感觉自己表现还不错。因为更多的问题和谈话时轻松愉快的氛围,至少代表着对方不烦你吧~
过了两天,人事专员通知我面试成功。然而因为一些原因,后来并没有去。
这个经历让我觉着读个课外书还是有点用的,至少和别人聊天时不会显得太苍白。当然,读书不应该是抱着功利的目的。
它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爱好,在你一个人的时光时,静静陪伴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