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文化基础的原因,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群居”、“抱团”的生活,总觉得有“同行者”的征程不会太孤单、有人陪伴的旅途不会太无聊。所以,即使我们每天嘴里嚷嚷着“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还是会选择和同伴们在一起。
看到一家不错的餐厅,一定会叫上某个好友才一起去感受;想要去某个地方旅行,也会先在脑海里搜索同行名单;要准备一项考试,约一下有没有一起考的朋友……小到去逛街买个东西,大到职业规划等重要决定,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向已有的“小圈子”靠拢。
这样的结果,无非两种。缺乏安全感和勇气的人,往往会主动投奔那个大多数的群体,即使是他很想去做的事情也大多因没有人一同前往而被束之高阁,并在心里安慰自己“等什么时候大家时间都合适了,再去不迟”。而那些勇敢上路的“孤独者”,并不会为此耽搁。
我们常忽略掉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都是一个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一个不同于任何人的人。”
既如此,又怎会有人同我们如螺丝与螺帽般完全契合呢?
若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相伴前行,自然是好;但那些没有对接成功的空隙,终究是要一个人去填补的。
为什么总要有人陪着呢?我去问了很多朋友,他们说:
“感觉有人陪着,我就放心。”
“觉得一个人很尴尬,会很傻。”
“一个人会很无聊吧,不敢尝试。”
我曾对网上流行的“十大孤独指数”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第一级到第十级分别是一个人去逛超市、一个人去快餐厅、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吃火锅、一个人去KTV、一个人去看海、一个人去游乐园、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去做手术。
对于“一个人去超市买东西”、“赶时间一个人去快餐厅吃饭”,很多人都表示能够接受,并且渐渐习以为常,但是到第三级“一个人去看电影”还能表示接受的就不多了。
“看电影本来就是分享的事情,和伴侣或者好友一起前去多好。至于吃火锅、K歌、旅行、搬家、去医院,想想就觉得心酸。”朋友说。
很多事,你没试过,怎么就凭想象就开始心酸了呢。这些重要的生命体验,并不是非得有人同行。画笔在你的手中,你可以任意着色。你可以画成绚丽的五彩、也可以涂满压抑的灰色。心情亦如此。
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一群人,并没有高下之分。可以独处的时候,为什么要在心里觉得自己可怜呢?那么多想做的事情,为什么非得有人同行才可以开始呢?
你可以足够勇敢,只要你想。
一个人吃饭,想吃什么就来什么,把精力都投入在美味的食物上,哪有功夫尴尬。一个人去看电影,置身于大荧幕背后的故事,这并不需要观众彼此之间的交流。一个人去咖啡厅,随手翻看想看的书,或是停下来静静地看着窗外人来人往的车水马龙,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好吗?
一个人的旅途,看到在喧闹中看不到的风景:素日里看不到的路边小花、餐厅里精巧别致的灯罩、保洁阿姨亲切温暖的微笑......只要打开心扉,一个人可以很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里,和周围的人交流,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当然,这也需要足够的勇敢和自信。
在一个人的路上,我认识了很多很多的朋友,有写生的高中生、有带着宝宝看世界的年轻爸妈、有与老伴携手看山川大河的古稀老人,大家相互聊着彼此的来时路,共享此刻眼前的美景,等夕阳来临时再相互告别,于归途上期待新的一天、新的美景、新的友人。
从那个从不敢走夜路的小姑娘,到随时背包去任意地方的游侠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去医院,都成了我的家常便饭。这些一个人的生活,给了我足够的时空来听从内心的声音:
每一天,我都知道我想干嘛,我在干嘛,我要去干嘛。
感谢这些一个人的生活,它让我变成了自己更喜欢的样子。
这些一个人走过来的路,它们终将我变得更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