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非常平常的下午,如果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我的qq突然弹出了一则消息。她是我高一时的同班同学,之后因为文理不同而分到不同的班级。我在走廊头,她在走廊尾。即使是在同一个班级的那一年,我们两个人几乎也是零交流。她突然到访的问候让我颇感意外的同时,又有些无话可说的尴尬。在简单的寒暄之后,她说:“我有点想自杀。”
这句话意味着我不能如自己所愿,通过不回答来结束这场尴尬的对话了。那天下午的每一句话我都是经过再三思量才发出去,生怕刺激到对方不太明朗的神经。即使我知道她应该并没有自己说的那么想轻生。之后我了解到,她选择了一个家境优越,并且能为自己解决工作问题的男子,而抛弃了一直以来感情很好,却家庭一般的男友。看来这是症结所在。如果那个时候我回:”任何人都会做这样的选择的“谈话大概就可以圆满结束了,但我内心有些挣扎,因为我并不想扮演那个她希望我去扮演的角色。她只是想找一个跟自己并没有生活交集的人来肯定她,好让她能够问心无愧心安理得的去继续自己的生活,以逃避自己都无法认同的道德拷问。我猜如果我说了她想听的话,之后每当有人指责她的时候,我都可能被她拉出来,挡在自己前面。婚后的日子过得好就不说,一旦过得有些许的不如意,大概她自己都会骂我,害她陷入了不好的境地。
我不记得当时是如何结束谈话的了,只是记得自己非常讨厌这种被利用的感觉。
过了两年我的一个好友,也做过突然跑出来跟我说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的事情。我们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但随着后来她经常对我使用酒桌上那一套让我非常不适应,总觉得似乎越来越远了。她是因为一些复杂的,代价颇大的感情纠葛才说“有点想自杀”的。我陪她聊了许久,她才说自己的牵绊很多,并不会轻易的就撒手。她当时只是想要寻求安慰,我依然是那个与她现在的生活瓜葛甚少的一个角色。
最后是一个玩笑,一个拿“我要自杀”当玩笑的消息,在知道这只是个玩笑的时候我送了一口气,但同时有一股怒气升上来,让我非常不舒服。
想想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是高一,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在晚自习时突然想起因为失恋没有上晚自习的室友两天前借过自己的水果刀而升起一种强烈的不安情绪。我把自己的担忧以纸条的形式传给于她关系更亲近的同学。最后我的担忧被证实了,好在我的刀并不快,但看到刀上她的血迹,我比刀都不快。如果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我的负罪感必定少不了。
于是我渐渐希望,这样的事情以后都不要再找我了。直到某天,我在《最好的告别》里看到了关于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的剧情描写后突然之间就放下了。我想我太过于在乎自己在对方的世界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了。如果在一个人非常脆弱无助的当口,我能够依照他的期望给他勇气和希望,那么我是什么样的角色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我只是被利用了。
老实说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否是对的或者是好的,但至少现在这种想法让我得到了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