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情残比弱智,更可怕
part 1 从小没被善待的人往往不会善待社会
️一、警察大量的接触到被害人和被害现场,对犯罪人的憎恨确实是无比强烈律师接触到的,主要是看到可怜的被告人,但是当你研究犯罪的时候见到犯罪人就会发现,有的犯罪人也是一个很可怜的人。
【案件】有一个作案的人,他甚至在床上会写上恨社会,等等的字,当初我们分析这个案子是公安就来问我这个人是不是变态,我说不是因为从尸体来看没有变态的行为,只是性侵害。他们又问为什么先杀后奸,我说一定是这女的活着的时候,他打不过她。就这一点我分析说这个犯罪人个头少。后来见到这个犯罪人,才1.59米。
【犯罪人成长背景】这个人的父亲是一个有问题的人。,成天赌博不回家,经常因为彻夜不停的堵,找不着对象,最后找了一个精神有点问题的女人,生了这么个儿子。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妈妈一发病就经常游走不回家,二爸爸更是不回家了。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感情最深的人就是奶奶。
后来我问他小时候亲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他说: “有一次发高烧,说道什么都不知道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奶奶背着我正在爬山,带我去看病。当时下着大雨,我们俩一块儿从山坡上滚下去。我哭,奶奶抱着我也哭,奶奶倒是已经七,80岁了…… ”说到这里,他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犯罪人是很少在我面前流眼泪的。
当我看到这一幕时,脑子里就在想: “当然在幼小的时候,如果没有被善待的话,你怎么能指望他长大了,以后会善待这个社会呢?”。犯罪人格就是这么出来的,从小有这种无助与挣扎的经历。
二、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个人的家庭背景、遗传禀赋、地区经济水平等差异,也会造成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较大差别。譬如,贫困交加的家庭、疾病缠身的家庭、残疾人的家庭、服刑人员的家庭就不同于我们生活无忧的家庭。
三、对于一名未成年人来说,接受教育是他今后在社会中的立身之本。如果错过接受教育的关键期。他的知识与能力缺陷,也将影响他一生的生活。但是这种家庭困境仅靠,他自身是无法改变的,这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尤其是帮助困境家庭中的未成年人。
四、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此作出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
part 2 “天生犯罪人”是白眼狼
一、犯罪跟遗传有关系吗?有,就是反社会人格。这类人格的人天生就要犯罪的,他们就相当于是一头野兽走进城市。,你亮着红灯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这类人对社会法律的意义是不会当回事的,他们只凭藉自己的欲望和冲动行事。这类人就叫“天生犯罪人”。
举例:我们知道有一种现象叫做“时代”或者“弱智”,这是遗传问题。如“工伤”我们知道他不是遗传问题。在心理上,人应该天生有种能力叫做“情感力”,后天抚养就是发展人情感类的途径。也有一种人如同弱智不可开发智力一样,完全没有形成或发展情感的能力,说白了你对他多好也没用,民间的俗话叫做喂不熟,或者白眼狼。
二、有一种人无法用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来制约他。人与人之间的制约力量有很多种,比如拿钱控制力,拿职位控制力,但真正什么都不要的控制,就是爱。为了爱我情愿为你做所有的事情,所以爱是一个很重要的控制力。,比如说母亲的爱。
举例:有一个案子,当有四个警察去抓他,他本来想掏枪。,结果她妈妈进来了,后来他这样说: “如果不是我妈妈进来,你们多玩了。”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母亲的一份情感就那四个警察。
那什么是天生犯罪人呢?就是他对母亲都不能形成情感。在科学家的研究当中发现,他们的脑部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如已经案子中的犯罪人,这种人没有任何一个朋友,对谁都不在乎,没有情感,但是他在做自己的事情上绝对非常到位。这种人是天生的犯罪人非常可怕。对于这种人只要一发动第一次犯罪,就一定要长期监控他。
(这里我想到了韩国的素媛案,犯罪嫌疑人也是拥有这样的反社会人格,在他刑满释放前,心理学家对他做出多项考评,都指向他会再次犯案,但由于韩国没有死刑,他刑满释放后,必须佩戴电子脚链生活)
三、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会频繁地对周围人有扰乱行为,并且显示出对他人权利的模式。他们的行为易于冲动、烦躁、好斗,并且经常出现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这种人格障碍在15岁时就已经很明显类似的障碍表现在童年或青春期就频繁出现。,如好斗、虐待动物、说谎。概括只如果一个人骑稳定的行为模式,经常与基本的社会规范,包括道德和法律相悖,并由此给周围人或社会带来困扰破坏和伤害。,这被称为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
反社会人格是一种找年级开始表现的人格障碍,于后天的外部环境上并没有十分的密切,对于这样的人格有一个比喻,及他们是“心理上的高位截瘫病人”。某些心理疾病也需要终身监护。,这就是反社会人格。如果监护得当。,这种人不一定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危险性。相反,放任或放弃他们,那就可能给社会提供一个危险的犯罪人物。
(所以说在教育上,不要放弃爱每一个孩子,尤其对一些行为比较特别的孩子,尽可能耐心地对待他,就连最可怕的反社会人格,也可能在童年到青少年期得到关爱,而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