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毕业参加工作,算起来,已经离家13年了。
我是在深圳上班的北方人,由于离家远,不能每个春节都回家,实际上,13年时间我回家不超过10次,尤其是最近几年,越发回去的少了,就像今年,我已经3年没回家了。
今年下定决定回家有几个原因,一个是2015年偶然被拉入高中和初中同学微信群,也联系上了一些小学同学,甚至发小,大家在微信群里火热的聊天,许多尘封已久的记忆慢慢复活,13岁、16岁、19岁的岁月仿佛触手可及,大家约了20年聚会,让我充满期待;另一个原因是父母多次召唤,虽然二老在深圳帮我照顾小孩,也是过年才回老家,但他们对深圳的各种不习惯,加深了对家乡的渴望,家乡的各种变化,各种好不断被老人提及,听的我心痒,也让我对“新的家乡”充满期待。
春运车票紧张,虽然提前一个多月买票,仍然每次出票被秒抢,自己没办法买到,找黄牛买了两张卧铺,腊月二十八坐车,带着小孩,一家三口在除夕深夜抵达家乡,春晚肯定没法看了,但是能回到家,我们的心里很快乐和激动。
离开深圳的时间终于来了,早早起床,吃过早餐,带着大包小包行李,一家人提前2个小时到深圳西站。
深圳西站依旧保持着90年代的样子,与繁华现代格格不入,甚至不如家乡小镇的车站,但不知怎的,仿佛被岁月凝固的西站却给我一种亲切感。
候车厅人太多,外面的椅子上也坐满了人,站满了人,因为带着小孩,我们被特殊照顾到一排老人和小孩专区,而且可以先进站上车。维持现场秩序的列车站工作人员有五十来岁,不停的安慰大家不用急,不用挤,都能上车,语言朴实,真的感觉社会进步了,人和人之间的尊重更多了,虽然排队的人比较多,但心情并不糟。
坐在车上的那一刻起,我的思绪就迫不及待的飘到了家乡,回到了过去……
记得上大学时,往返学校和家乡之间都是坐火车,因为路程短,一般都是坐硬座,甚至有时站票。但每次回家总是充满期待,因为在车站旁边有很多家乡小吃,下了火车先扑到小吃摊位,解解馋,吃的肚子鼓鼓的再回家。从家里返校坐火车时再解完馋上车,记忆里面对坐火车,对家乡或多或少与美食挂钩,一想起来,口水就止不住流出来了。
大四找工作,听同学说宁波工作机会多,因为想尽快找到工作,便和女朋友(现在已经升级为老婆^_^)一起从西安坐车到宁波,找工作的过程记不清了,但返程时的记忆却永远忘不了。我们没意识到去宁波找工作的时间已是春运,等呆了两天再返程时傻眼了,春运高峰买不到火车票!实在没办法,先买个短途站票,上车后再补票。也是在候车厅,很多武警维持秩序,人靠人挤得很密,武警很凶,车站的工作人员更凶,上车时,武警在人潮后面使劲的推,像塞萝卜一样一个个被塞到车厢,进入列车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庆幸终于可以回家了。车上人很多,想把脚换个方向都换不了,只能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缓慢开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松动了些,洗手台上也坐着人(这是50块买的位子),厕所里也站着人,上厕所时把所有人赶出来,上完厕所人们再进去站着。我们俩个比较幸运,挤在靠近厕所的过道上,太累的话还可以蜷缩着坐在地上,但要是有人通过,或列车员推车卖东西,全部得站起来挤个地方让位子,就这样一路,闻着厕所散发的味道,在拥挤的车厢里,怀着对家乡的渴望,我们有说有笑的回到家。
……
“爸爸,你看我!”儿子爬上卧铺二层,给我炫耀他的厉害,把我的思绪拉到了现实。
这次与我们通行的一对老人带着孙子,两个小家伙年龄相仿,一路同伴,玩的不亦乐乎。一会把玩具摆开铺在一层床上,一会又全部爬到二层打仗,一路充满欢笑和快乐,但也少不了大人的提醒和轻责,几个男人被挤到过道,或坐在椅子上,或游走站在车门的过道,相互聊天寒暄。但位置终究有限,我去另一个床铺休息(黄牛捡漏买票,没买到同一节车厢),另一个位置处没有小孩,清静很多,下铺一对男女朋友聊天,时不时有笑声传出。我坐在过道的椅子上,看看窗外,也看看电子书。
列车从南方开往北方,窗外的景色由青翠逐渐变得枯黄,说不上名字的小草干枯的茎干和叶子在风中轻轻飘舞,很单调,但是我却贪婪的看着,在我的眼里这些都是美景。
车上响起列车员轻柔的声音,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舒缓放松的背景音乐充满整个列车,在温暖如春的车厢里,我的内心仿佛被融化,充满感动。
经过三十多个小时千里奔波,到站时,已到三十晚上凌晨一点多,小姨和表弟已早早在车站等候着,一家人热情的问候和快乐的笑声冲掉旅途的疲惫,虽然冷飕飕的风钻到衣服里,却丝毫不觉得冷,感觉精神抖擞,神清气爽。
踏出车站的那一刻,心里默念:我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