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申请国外商科硕士会考虑几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英国、香港、新加坡、欧洲一些英语授课的项目、最后是澳洲。基于已知的信息只能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求特点来简单做个总结,如果想有更细致的建议需要题主给出更多的信息。
1. 美国(也可以包括加拿大,统称为北美吧)
不看重国内本科是否211/985,其实很多美国学校的招生官并没有听说过211/985是什么东西。但也发现一些趋势,在美国的名校录取中211/985院校的申请人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原因有几点:
211/985学校的学生本身考试的平均成绩比较高,就想GMAT和GRE会算比例一样,这些人在所有申请人的群体里的比例比较考前,能够达到硬性标准的人数相对较多,所以提高了录取的概率;
招生官通过长期的招生以及录取后学生的表现,发现某些国内大学毕业的同学综合素质和课堂表现相对较高,留下了好印象,所以之后也更加愿意招收这个学校的学生,这就是学长学姐打下的好基础。但这也有风险,如果一个国内大学的校友犯了错,比如说考试作弊被抓了,这对下一两届的同学申请会有不利的影响。比如说之前国内某财经类院校有个去CMU的读MIS的学长考试作弊被抓,第二年这个财经类院校申请到CMU MIS专业的同学相比往年就有明显的减少。甚至像哥大、USC已经对国内某些二本院校的成绩单“特别关照”要求必须重新审核,原因是学校可以改成绩单或者删课。当然这些都是很少见的特例,大部分国内的学校都还是很严格的,而且那些学校现在也都不能删课了;
211/985院校的同学因为成绩、资源和周围环境的问题,出国的人数比较多,自然在招生官面前的曝光率也会比较高,脸刷的多了,招生官也会更加熟悉,自然好感度也会增加。
但总体来说,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最看重的并不是你的出身,甚至不光是考试分数,而是更看重你的综合素质,包括但不仅限于实习经历、海外交流、课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等。主要是为了考察你的职业目标、领导力、沟通能力、英语水平、成熟度很多方面,因为这些相比于冷冰冰的分数,更能证明你未来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甚至成为商界精英的可能性。毕竟学校在你身上花了很多钱和精力,也希望你将来可以给学校带来更多的捐款,尤其是那些私立学校。
以上特点也决定了美国的商科硕士相比于英国或者其他国家会更加实用性和商业化,毕业后回国的认可度也更高,处于留学生鄙视链的最顶端,如果想留在国外工作,美国也是最靠谱的选择,虽然难度也很大。当然得到这些也需要付出不少代价,简单来看就是学费比较贵,现在商科硕士尤其是热门的金融、市场一类的已经平均到了6,7万美金的水平,好在大多项目是1年到1年半。另外还有在申请的时候需要准备的考试和实习等背景补充要求更高,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大。不过反过来说,大家现在出国很少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最终还是为了就业,前面苦一点总比后面后悔要强,而且实习、课外活动这些将来找工作也都用得到,不吃亏,长期看是个更高效的投资。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就是读商科硕士能去美国就去美国。
2. 英国
老牌商业国家,到现在还有很强的学术氛围和贵族气质,所以看出身,很明显的分为两档,一种是要求211/985的,一种是不要求211/985的。
前者的申请难度大,主要体现在分数要求上,先不说G5的学校GPA要求都至少是85以上甚至是90而且要求GMAT,即使是后面一些学校像华威、杜伦、圣安、曼大、爱丁堡一类的,也都说需要211背景且GPA 85至少83以上,有些不是那么热门的项目对985院校的要求是80以上。
后者通常在英国学校的排名不是很高,集中在20名以后,10到20名里也有一些但不多,这些学校比较适合一些GPA还可以,双非本科,不太想考GMAT或者GRE的学生。劣势就是回国内的知名度不高,还比不上香港、新加坡的学校。
另外英国跟美国比申请上还有个优势,就是即使语言不达标也可以先去读语言课程,毕竟是教育产业化国家,挣钱还是蛮重要的。实习什么的如果不是申请Top学校也不是那么重要,话说回来申请Top学校首先本科出身和学校背景得过硬。
英国学校处于留学生鄙视链的次级,在国内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但如果去的话最好能去好点的学校,通常国内用人单位对英国学校有两种分类,G5+LBS和非G5,然后非G5再分华威、爱丁堡这类比较出名的和不出名的,如果是很靠后的学校在找工作的时候尤其是想进一些券商、投行还是挺受影响的。
顺便说一下花费,英国的授课制商科硕士都是1年,学校分伦敦地区和非伦敦,在伦敦的学校比较贵一点,学费在2万英镑左右,而且大使馆要求必须保证每个月至少1200英镑的生活费,算下来总费用在40多万人民币,比美国还是便宜些,但差距不大。非伦敦地方尤其是在非英格兰地区费用比较低,1万多英镑的学费,生活费每个月最低要求是800-1000英镑,算下来2,3十万应该能搞定。
3. 香港/新加坡
3年前申请香港和新加坡特别热门,几乎大部分人都会考虑,即使主申英美的同学也会顺带申一下这两个地方。不过这几年尤其这两个地方尤其是香港的经济情况不是那么景气,加上占中什么的影响,热度下降了不少,但依然是作为对出国开销有顾虑同学的首选,因为香港和新加坡的学费比较便宜,10几到20几万,不过香港的生活成本比较高,最后算下来1年30来万是常态,授课制硕士项目都是一年的。
香港和新加坡的学校分两档,第一档是港大、港科、港中文+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第二档是港城市、港理工、香港浸会+新加坡管理大学。笼统的讲,第一档的学校申请难度相当于美国前50甚至前30,比如说港大和港科,新加坡的学校不要求GMAT,但香港的都要GMAT。第二档的学校都不要GMAT,录取要求相对也比较低,一般GPA 3.0左右,不分是不是211/985。
4. 欧洲一些英语授课项目
首先比较少,大家最感兴趣的通常是法国、北欧(荷兰为主)、西班牙这些,因为这些地方有一些欧洲不错的商学院,比如说法国的Insead、HEC Paris和其他高等商学院、荷兰的鹿特丹管理学院、西班牙的IE等等。不过整体来说这些有名气的学校申请难度都很高,其他容易申请的学校在国内的学校就真的是没什么人听说过了,好处就是除了法国的各类高商,其他的都比较便宜,但如果你不会当地语言的话还是建议慎选,因为你毕业后很难在当地找到工作,大概率要直接回国,而直接回国的话就容易悲剧了。
5. 最后说说澳洲
个人觉得澳洲是在留学鄙视链的底端,没有任何冒犯的意思,只不过是用人单位给我的反馈是这样。原因主要有两个:
澳洲是绝对的教育产业化国家,贯彻的很彻底,有一句话形容就是,只要你想去,总有办法让你去,不管是读预科还是读语言。不能说澳洲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行,八大里面的学校还是有不少世界排名挺靠前的,虽然我绝对世界排名这东西本身就不太靠谱。但是录取的标准实在太低,好歹英国的学校基本都还要求PS、简历和推荐信,澳洲的学校除了墨尔本一些商科硕士要求PS,其他的统统都不要求PS,只看学校、GPA和雅思,如果不到还可以去读预科或者语言。导致的结果就是生源的质量不高,学习的氛围和水平自然受影响。但反过来说,对于一些成绩和学校背景不理想的同学来说,澳洲也有它的好处,至少还可以去个排名不错的学校;
澳洲是个目前全世界移民政策比较好的国家,所以很多人去澳洲是想移民的,如果你抱着直接回国工作的愿望去澳洲读书,回国后会发现相比于其他去英美的同学,澳洲的生活和学习真的是lay back,也就是相对懒散。所以我一直觉得澳洲是个适合养老的国家,不是个适合奋斗的地方,所以也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甚至是说话的语速上。
综上所述,申请澳洲主要适合两类人群,一是想移民的,最后选计算机、会计一类的紧缺专业;二是成绩背景不理想,想拿澳洲保底的同学,你要牺牲的就是背负着处于鄙视链底端的眼光了。
澳洲现在商科硕士大部分都是2年了,毕竟学的久一点学费可以多收一点,总共算下来5,6十万的样子。
个人感觉花这钱不如去美国了,而且美国5,6十名的学校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申,题主的背景如果在大四申请时GPA到3.3-3.5,最低3.0以上,TOEFL 100/IELTS 7,GMAT如果能考到700左右,文书写好了还是有蛮大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