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你,懂得社交吗?懂得什么是社交吗?
关于社交,风墟先生有此一说:
一:“共情社交,就是指为获得情感联结与情感体验,打发无聊,或因共同兴趣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这种共情社交没有所谓的利益交换,只是单纯地寻找自我心理需求。你需要从朋友那里得到情感上的共鸣或支持。你的朋友也需要你的理解,那么,你们便产生了共情社交。这种社交行为,从幼时便从每个人的心里萌芽,渴望爱、渴望理解、渴望情感共鸣,所以,你选择了共情社交。
共情社交的存在,往往在这些时刻:
1.你的的心智尚未成熟,你还未做到独立;
2.你需要从朋友那里获得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
3.你所处的社会阶层较低,渴求别人对你的肯定;
3.仕途、学业、生活不如意时,渴望支撑。
源于这种共情类的需求,你的社交存在了依赖性,你做不到独立,也做不到自强。
风墟先生研究共情社交时发现:
“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他对共情社交的需求就会越少。”
究其原因,共情社交是你摆脱不了不成熟心智的体现。
“因为心智成熟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朋友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了。”,风墟先生如是说。
正如,张爱玲与炎樱。
大学时,二人是好闺密,最佳挚友。张爱玲写书,炎樱作插画。炎樱亦是张爱玲的证婚人。
可后来,两人就没了来往。
炎樱写信说:为什么不再理我?
张爱玲说:我不喜欢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
“那个时候我们能成为朋友,
只是因为恰好出现在了同一间教室里,
恰好都需要有人陪自己吃饭逛街聊心事,
所以就天天腻歪在了一起。
但后来经历成长经历世事后,
才发现我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所以我们就只能走到这里了。”
张爱玲的话,是共情社交的本质,没有了空间、时间的巧妙结合,没有了情感共鸣,理解与彼此支撑,共情社交,就显得不再重要。
二:“功利社交”,风墟先生说:
“就是指为达成某一目的,或是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
“功利社交”的发生,要求有知识、信息、物质等的交互传递。还要有较为“对等”的价值水平。
价值水平,包括层次对等和价值观。
处于同等社会层次,同一空间,同一职业的人,更容易产生功利社交。
同时,有着相似或同等的精神才艺追求,思想观念对等时,也会发生功利社交。
正如伯牙,钟子期,便是精神才艺上的功利社交。
风墟先生说:“功利社交的目的,就是获得‘有效交换’。如果一段交往不能给你带来丝毫利益,就会被你本能地舍弃。”
社交功利的本质,便是如此。
分清两种社交,关于朋友,我们应认识到:
1.朋友疏远了,便不要刻意挽回,因为,你们已没了精神抑或物质的交流与对等;
2.三观与喜好不同的人,终究渐行渐远;
3.没有空间、时间、距离支撑,社交友谊终究会淡;
4.不必挽回的,便不再强求。
《千里千寻》中的经典话语: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
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口,
没有一个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你走完,
你会看到来来往往、上上下下的人。
如果幸运,会有人陪你走过一段,
当这个人要下车的时候,即使不舍,
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因为,说不定下一站,
会有另外一个人会陪你走得更远。”
所以,友谊走至末路,便无需挽留好友之假象,各自离去,相安便可。
陈奕迅有句歌词“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所以,陌生了的友谊,再不舍也是徒劳。
余华说过:“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新的生活。”
所以,有时:相忘于江湖,才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