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能更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却往往忽视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虽然会按照教师的要求查漏补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但却极容易忽视对语文素养的关注,缺乏对本学科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最终仍然无法真正将这门课学扎实。我聆听了两位专家分别带来的关于“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的讲座,感到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
在讲座中,两位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中高考的语文试题。通过解析试题,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语文试题很“活”,绝不像传统出题模式那样只纯粹考某一个知识点,而是将多方面内容整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考察。这里面既涉及了具体的情境问题,也有学习任务、活动和评价,甚至还适当融入了其他学科的内容,呈现跨学科的趋势。如果学生只是按照传统的上课形式和答题思路来应对这样的考试,往往就会吃大亏。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将“死教材”开发为“活课程”,从先学后用转向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围绕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来设计课程,从而摆脱传统课堂模式的束缚。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地位至关重要。专家在为我们列举高中课文《陈情表》的教学目标时,精心设置了4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4个维度正是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本篇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亲情在我们人生中的分量和意义,感受“时间”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这一条看似简单,实际上最耐心寻味,也是最有可能进行考察的。虽然学生之前学习过很多描写亲情、弘扬孝道的文章,但从思想深度来看,《陈情表》显然更深刻一些。它更容易让我们体会到亲情在我们每个人漫长而又短暂的生命中的重要意义,而这恰恰是学生应当思考、感悟的。我们教学生《陈情表》,绝不仅仅是让他们了解文意,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相关文化常识,也不仅仅是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片段写作,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自身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产生对课文精神内涵的感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我们发现:在大单元教学中使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有助于贴近现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协作等能力。由于大单元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并完善课堂评价机制,因此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比如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具体的学习目标,组建学习小组,组员采用分工的方式进行课前准备,并在上课中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的活动任务、设想和发言的内容肯定会不尽相同,但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思维上的碰撞!只有碰撞,才会在最大范围内启发学生的思维,才会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到灵感,进而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才会让他们摆脱传统授课模式的桎梏,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钻研、摸索,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路径。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感受到调整传统教学思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教学、考试中也有相应体现,因此需要我们在汲取语文教学宝贵经验的同时,适度关注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在试题中找到二者相关联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虽然考题灵活多样,涉及的学科也较广,但通过参考大单元与项目化学习的相关要点,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思路,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起到重要作用。